第206章 全都看傻了!
西山红星人民第一养殖农场。工人们的热情一旦被彻底调动起来,那种埋头苦干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有了王小虎发明的“踏泥板”,之前还让人寸步难行的泥泞土地,转眼就成了坦途。仅仅一个上午,被暴雨冲垮的田垄便被重新修葺得整整齐齐,甚至比之前还要坚固几分。洼地里的积水,也顺着一条条新挖出来的引流渠,哗啦啦地尽数排入了农场边缘的小河沟里。
雨后的阴霾被一扫而空,整个农场,又恢复了那种井井有条、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临近中午,食堂那边飘来了霸道无比的肉香味儿,那股子味道,像是长了脚,一个劲儿地往人鼻孔里钻,把肚里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
午饭的时候,王小虎没有半点吝啬。他让厨房直接从他的“特殊渠道”里,弄来了一头早就处理干净的肥猪,让大师傅卯足了劲儿,炖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红烧肉炖土豆。
那肉炖得是真地道,每一块都颤巍巍的,裹着浓郁的酱红色汤汁,肥肉的部分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瘦肉的部分吸饱了汤汁,软烂入味。锅里的土豆更是精华,被炖得绵软沙糯,用勺子轻轻一压就成了泥,每一口都带着浓浓的肉香。
除此之外,还用猪大骨熬了一大锅奶白色的浓汤,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光是闻着那股鲜味儿就让人走不动道。
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天灾和抓捕敌特的风波,所有工人的神经都还紧绷着。可当他们端着搪瓷饭盆,看着碗里堆成小山的红烧肉,再喝上一口热乎乎的骨头汤,那点后怕和疲惫,全都烟消云散了。
“哎哟我的娘!这……这肉!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实在的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捧着饭碗,手都在抖,眼眶子都红了。他想起家里,别说肉了,就是棒子面窝头都得省着吃。
“快吃吧老哥!小场长真是敞亮人!跟着小场长干,这日子有奔头了!”旁边的人催促道,自己已经迫不及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却怎么也舍不得吐出来。
“可不是嘛!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下午我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
工人们吃得满嘴流油,肚皮滚圆,一个个脸上都洋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他们再看向那个坐在不远处,正小口吃着饭的九岁小场长时,眼神里除了敬佩,更多了几分死心塌地的信赖和归属感。
这份信赖,比任何规章制度都管用。
吃过午饭,王小虎并没有让工人们立刻去休息。
他将孙木匠和农场里手艺最好的另外四个木工叫到了自己住的院子里。
“小场长,您叫我们过来,是有什么新活计要吩咐吗?”孙木匠擦了擦嘴角的油,态度比之前还要恭敬几分。在他看来,这位小场长不仅本事通天,还体恤下属,是天底下难找的好东家。
王小虎点了点头,没急着说话,而是转身进了屋。
很快,他便拿着一卷画纸走了出来。
他将画纸在院中的石桌上缓缓展开,一幅结构复杂、设计精巧,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认知的图纸,便呈现在了几位木工的面前。
“这……”
孙木匠第一个凑过去,只看了一眼,整个人就愣住了,眼睛瞪得像铜铃。
其他几个木工也纷纷围了上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随即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院子瞬间安静得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图纸上画的,是一座他们谁也看不懂,甚至连想都没敢想过的奇特“房子”。
这座房子有着巨大的、倾斜的屋顶,但屋顶上铺的却不是他们熟悉的青瓦或者茅草,而是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被标注着“高透光聚合油纸”字样的材料。房子的墙壁也大半是这种“透明”的结构,透过图纸,甚至能看到内部一排排码放整齐的木架子,和地面上规划得如同棋盘一般的灌溉用小水渠。
图纸的旁边,用一种极其隽秀有力的小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尺寸和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名词。
“结构力学支撑点”、“最佳光照角度”、“热空气循环通风口”、“地下保温层”、“滴灌水循环系统”……
每一个字,孙木匠都认识,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对他来说,就跟看天书没什么两样。
“小……小场长,这……这是个啥宝贝疙瘩?”一个叫李二牛的年轻木工挠着头,满脸都是好奇和敬畏,他感觉自己这辈子见过的世面,加起来都不如眼前这张图纸多。
“这东西,叫温室大棚。”王小虎的手指在图纸上轻轻划过,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自信。
“温室大棚?”孙木匠喃喃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当了一辈子木匠,盖过的房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王小虎看着他们一个个迷茫又震撼的表情,知道这东西对他们的冲击力有多大,便耐心地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一座能让蔬菜在冬天,也能像在春天一样生长的房子。”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有了它,就算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冷得能冻掉人耳朵,咱们农场里,照样能吃上刚从藤上摘下来的新鲜黄瓜、豆角和西红柿。”
“什么?!”
“冬天里……种新鲜的绿菜?!”
“我的老天爷!这……这怎么可能!这不是违背天时吗?老天爷能答应?”
几个木工瞬间就炸了锅,他们看着王小虎的眼神,已经不像是在看一个孩子,更像是在看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仙。
冬天吃地窖里储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几千年的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常识。在冰天雪地里种出绿油油的青菜,这在他们听来,简直就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事!
短暂的喧哗后,孙木匠的喉咙动了动,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指着图纸上那大片的“透明”区域,声音都有些发颤:“小场长,您说的这个……透明的东西,是什么宝贝?总不能是琉璃吧?那玩意儿可比金子还贵,咱们哪儿有钱弄那么多去?”
“不是琉璃。”王小虎摇了摇头,“是一种我秘制的油纸,透光、结实还保暖。制作方法,到时候我会教给你们。”
听到这里,另一个叫赵老四的木匠,是个出了名的老把式,性格倔强,只信自己手里的规矩。他皱着眉头,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横梁,毫不客气地开口了:“小场长,恕我直言,您这图纸画得是真漂亮,可中看不中用啊!您瞧瞧这根梁,跨了足足有两丈宽,中间连个柱子都没有,就靠两边这么斜着搭几根木头撑着?这别说下雪了,来阵大风都得给它吹塌了!这不是糟蹋好木料吗?”
赵老四的话一出口,其他几个木工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小场长,老四说的在理,盖房子哪有这么盖的?梁下无柱,这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