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财来我们都发财 作品

第168章 贾张氏的初审结果!

吃过早饭,王小虎仔细地给弟弟妹妹脸上的油渍擦干净,又叮嘱了几句,便独自一人搭上了前往西郊的头班公共汽车。车子“哐当哐当”地驶离了还未完全苏醒的城区,车窗外的景象,也从一片片灰色的砖墙瓦房,渐渐变成了开阔无垠的田野和远处连绵的山影。

一个多时辰后,当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终于出现在视野里时,王小虎的心情也跟着车窗外吹进来的、带着泥土芬芳的风,一并飞扬了起来。

“小场长来啦!”

不知是谁眼尖,扯着嗓子喊了一句。

整个西山农场的工地,像是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上百号正在挥汗如雨的工人,齐刷刷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转过头来,上百道目光灼灼地,全都聚焦在了那个从山坡上不紧不慢走下来的、身形还有些单薄的九岁少年身上。

那眼神里,是再也掩饰不住的敬畏和信服。

自从有了王小虎设计的“神仙独轮车”,大伙儿干活的效率翻了不止一倍。原本以为要累掉半条命的拓荒工程,现在干起来,工地上到处都是爽朗的笑声和嘹亮的号子。更别提这里的伙食,顿顿是扎扎实实的干饭,隔三差五还能见到厚厚的油花,这种日子,是他们以前在村里当佃户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和工人心里,这位年纪不大、话也不多的小场长,就是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神仙下凡,是天上下来的福星。

“孙师傅,王铁匠,你们过来一下。”王小虎没有半句废话,脚下不停,径直朝着工地中央那个临时搭建的工棚走去。

很快,满脸沟壑、手上全是老茧的木匠孙长顺,和一身黝黑腱子肉、胳膊比旁人大腿还粗的铁匠王大海,快步走了过来。两人走到王小虎面前,不自觉地就收敛了身上的粗犷,带着几分学生见到先生般的恭敬。

“小场长,您吩咐。”

王小虎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走进工棚。他从随身的那个半旧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张卷好的图纸,在工棚里唯一一张简陋的、用木板拼凑的桌子上,缓缓展开。

“嘶——”

孙长顺和王大海只是低头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同时倒吸一口凉气,两双眼睛瞪得像铜铃。

桌子上铺开的,是一幅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复杂又精巧的图纸。

图纸用的是上好的雁皮纸,纸面泛着淡淡的黄,却坚韧异常。上面的线条,是用一种极黑的炭笔画的,笔直、清晰,分毫不差。每一个部件都用小字标注了详细的尺寸,甚至还有一些他们根本看不懂的符号和立体的分解图,将一个庞大的器物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图上画的,赫然是一架巨大而又结构奇特的——水车。

“小……小场长,这……这是啥宝贝疙瘩?”孙长顺的声音都有些结巴了。他当了一辈子木匠,走南闯北,自认十里八乡手艺最好,可见过最复杂的图,也不过是县里大户人家盖房的梁柱斗拱图。可跟眼前这张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涂鸦,上不得台面!

这图纸上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透着一股子让他这个老木匠心惊胆战的“讲究”和“规矩”。

“水车。”王小虎言简意赅,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用来从山溪里提水,灌溉咱们农场的地。现在是春天,看着水还够用,等到了夏天天热的时候,光靠人挑水,累死累活也浇不过来。有了它,咱们就能一劳永逸。”

他伸出手指,点在图纸上一个关键的部位,对王大海说:“王铁匠,你看这里,这是主轴,我需要用最好的铁料,千锤百炼,锻打成这个形状。还有这些,”他的手指又移到一堆细小的圆形构件上,“是轴承里的滚珠,一共一百零八颗,每一颗的大小、重量都必须一模一样,差一丝一毫都不行。这关系到水车转起来省不省力,耐不耐用。”

他又转向孙长顺,语气同样严肃:“孙师傅,这水车的叶片,要用山里最坚韧的青竹来做,竹节要打磨光滑,角度要分毫不差。整个骨架,用白蜡木,卯榫结构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松动。还有这条引水槽,角度和坡度我都算好了,必须完完全全照着图纸来,不能有半点偏差。”

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老师傅,听得额头上直冒冷汗。他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图纸,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这图纸里头藏着天大的学问。

这哪里是普通的水车?

寻常水车就是个大木轮子,用木头疙瘩当轴,转起来嘎吱嘎吱响,舀水全靠水流硬推,费力又低效。可图上这个,光是那个被小场长称为“轴承”的结构,就看得他们云里雾里。但两人几十年的手艺经验,让他们本能地感觉到,这玩意儿,绝对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小场长,恕我多嘴,”王大海憋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里最大的疑惑,声音都有些发颤,“这……这图,是哪位神仙画的?”

王小虎神色不变,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平静,淡淡地说道:“一本从洋人那儿传过来的旧书上看的,我照着画下来的。咱们不管它是谁画的,只管一件事——能不能把它做出来。这东西要是做成了,咱们农场这几百亩地,就再也不愁水了。到时候,大家就都能把家安在这儿,把婆娘孩子接过来,过上安稳日子。”

最后一句话,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两个老师傅的心。对啊!管他是谁画的!要是真能把这“神仙玩意儿”给造出来,那可是能吹一辈子的牛!更是能让上百号兄弟的日子都有了盼头的大功德!

“干!”孙长顺猛地一拍大腿,老眼里放着前所未有的光,“小场长您放心!我就是不吃不睡,也把这木工的活儿给您做得漂漂亮亮,差一分一毫,您拿我这脑袋当夜壶!”

“俺也一样!”王大海把胸脯拍得“嘭嘭”作响,声如洪钟,“别说一百零八颗铁珠子,就是要俺把铁杵磨成针,俺也给它磨出来!要是误了您的事,俺自个儿跳进炼铁炉里去!”

任务分配下去,整个工地立刻就为了这架“神仙水车”而高速运转起来。

王大海领着他那两个膀大腰圆的徒弟,把铁匠铺的炉火烧得通红,风箱拉得跟牛喘似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像是激昂的战鼓,响彻了整个山谷。

孙长顺也挑了几个手艺最好的木匠,亲自带人进了后山,对着一棵棵树木敲敲打打,仔细挑选着最合适的木材和竹料。

整个西山农场,都因为这一份图纸,沸腾了。

……

夜,对于九十五号院的很多人来说,是黑色的,但对于后院的许富贵来说,是灰白色的。

他睁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屋顶上那片因为窗户纸破洞而透进来的、微弱的月光,像是在看自己灰白一片的未来。

一夜,他就这么睁着眼,没合过。

脑子里就跟放画片儿一样,一幕一幕,全是他这辈子干过的那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事。

他想起了自己穿着二鬼子那身皮,在侦缉队里给日本人点头哈腰,回头就对着街坊耀武扬威,为了半袋子白面,就能把一个说错话的邻居给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