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天大的报应!
“大家静一静!都静一静!”关键时刻,还是李兴华的声音起了作用。他的声音并不算高,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稳和威严,像一颗石子投进沸腾的油锅,瞬间让那些骚动和喧哗都平息了下来。
他往前站了一步,不偏不倚地挡在了情绪激动的人群和瘫软在地的易中海之间。昏黄的灯泡光从他身后照过来,给他的身影镶上了一道轮廓,也让他的脸庞显得格外严肃。
“同志们,街坊邻居们!大家伙儿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李兴华的目光缓缓扫过院子里每一张脸,从那些激动、愤怒的,到那些震惊、恐惧的,尽收眼底。“揪出隐藏在咱们队伍里的害群之马,这是大好事!说明咱们大家的觉悟都高了!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郑重,“咱们现在是新中国了,是人民政府当家做主!咱们办事,要讲政策,要讲纪律,要讲证据!不能搞旧社会那套,更不能凭着一腔热血乱来!大家说,对不对?”
人群里,几个原本还想往前凑的汉子,听了这话,都下意识地停住了脚。
是啊,李主任说得在理。现在是新社会了,凡事都得听组织的。
刘海中眼珠子一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明白,这是自己站出来表现的最好时机。他从人群里挤出来,挺着个大肚子,站到李兴华身边,脸上挤出一种既痛心又拥护的复杂表情,用他那洪亮的嗓门说道:“李主任说得太对了!我们坚决拥护组织的决定!这事儿性质太恶劣了,但咱们不能乱,一切都得听政府的!我们相信军管会,相信李主任,一定会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给咱们院里一个清白,给工人阶级一个公道!”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紧跟组织的立场,又不动声色地把自己摆在了“院里主心骨”的位置上,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李兴华不置可否地看了他一眼,算是默认了他的表态。随后,他转过身,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探照灯,重新落在了跪在地上的易中海身上。那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愤怒,只剩下一种公事公办的冰冷和漠然。
“易中海。”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院子里,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的家庭成分,你的历史问题。你欺骗组织,伪造身份,混入我们工人阶级的队伍里,究竟意图何在?现在,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主动交代,坦白从宽。要是还想抱着侥幸心理,那就是抗拒从严。你自己,想清楚。”
没有审判,没有怒吼,但每一个字,都比刀子还锋利。
易中海缓缓地抬起头。他的头发散乱了,粘着汗水和灰尘,一绺一绺地贴在额头上。那张平日里总是挂着严肃和正直的脸,此刻布满了污痕,那双曾经精光四射、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如今只剩下了一片死灰般的空洞和绝望。
他完了。
这个念头不再是惊雷,而是一片冰冷的海水,无声无息地将他从头到脚彻底淹没。
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十几年的伪装,十几年的小心翼翼,十几年的如履薄冰,就像一个用沙子堆起来的城堡,在今晚这个浪头打来时,一瞬间就塌得无影无踪。
他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过自己这几十年的光景。
他想起小时候在山东老家的那座大宅院里,自己作为地主家的二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想起父亲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盘着两颗核桃,是如何一字一句地教他算计,如何皮笑肉不笑地盘剥那些穷哈哈的佃户;又想起战乱将至的那个夜晚,父亲是如何将一包沉甸甸的金条塞进他的贴身夹袄里,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去北平,隐姓埋名,无论如何,要为易家保留下一根血脉……
保留血脉?想到这四个字,易中海的嘴角咧开,发出一声比哭还难听的、干涩的笑。
他自己连个一儿半女都生不出来,还谈什么保留血脉?他处心积虑地想收个徒弟养老,想在这院子里当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受人尊敬,到头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他骗了所有人,最终,也把自己给骗了进去。
“呵呵……呵呵呵呵……”他突然低声地笑了起来,那笑声越来越大,在寂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突兀和癫狂,充满了无尽的自嘲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