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继续易中海的成分调查!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四九城的轮廓还淹没在一片深沉的青灰色里,东方天际刚刚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西山脚下那片沉睡了不知多少年的荒坡地,空气里还带着浓重的露水湿气和青草被碾压后散发出的微腥,就已经被一阵阵“嘎吱嘎吱”的大车车轮声和嘈杂的脚步声彻底唤醒了。
三十五名从城里各个角落精挑细选出来的汉子,在军管会干事李兴华的亲自带领下,坐着两辆借来的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片广袤而蛮荒的土地。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长年累月在城里打零工、受人白眼留下的疲惫和麻木,穿着打满补丁的破旧衣衫。但此刻,他们那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里,却透出一种压抑了许久、几乎要喷薄而出的光。
车一停稳,汉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跳了下来。他们站在荒草齐腰的坡地上,看着眼前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象,风吹过,草浪翻滚,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脚下。所有人都被这片土地的广阔给镇住了,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激动、忐忑、茫然、期盼,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的乖乖……这……这就是咱们以后干活的地方?”一个黑瘦得像根铁棍的汉子,忍不住吞了口唾沫,小声跟旁边一个相熟的工友嘀咕。他叫赵老四,以前在码头上扛大包,一天下来累得骨头散架,也就能换几个窝窝头。
“是啊,你瞅瞅,这得有多大?五十亩地!乖乖,咱老家一个村的地加起来,怕是都没这么多!”旁边的工友叫钱大嘴,因为话多得名。他一边说,一边用粗糙的手比划着,脸上满是震撼。
“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工钱拿……钱哥,你说这事……靠谱不?俺这心里咋七上八下的,跟做梦一样。”赵老四搓着手,既兴奋又不安。
“谁说不是呢!”人群里,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工人,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我活了快五十岁,给人当牛做马一辈子,就没听过这么好的事。就是不知道……这活儿好不好干,上面说的那个小场长……才九岁……这……”
老工人的话没说完,但意思谁都懂。工人们的议论声不大,却像风中的草籽,瞬间在人群里弥漫开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对一个九岁的孩子当他们的头儿,心里实在没底。
李兴华显然感受到了大家伙儿心里头的这点嘀咕和不安。他没多废话,一脚踏上一块半人高的大青石,把手里的铁皮喇叭举到嘴边,清了清嗓子,洪亮而充满力量的声音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传遍了整个队伍:
“同志们!都静一静!听我说几句!”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三十五道混杂着各种情绪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这五十亩地,从今天起,就是咱们‘红星人民第一养殖农场’的基业!”李兴华的手臂在清晨的薄雾中用力一挥,仿佛要劈开一片新天地,“我知道,大家伙儿过去的日子,都苦!吃了上顿愁下顿,心里头没个着落。我李兴华也是穷苦人出身,知道大伙儿心里盼的是啥!”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被晨光照亮的、饱经风霜的脸,声音也沉了下来。
“但是现在,新社会了!天亮了!人民政府不会忘了咱们这些靠着肩膀、靠着汗水吃饭的劳动人民!”
“咱们的场长,叫王小虎!”他侧过身,用手指向一直安静地站在他身旁,身板站得笔直的王小虎。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从李兴华身上,转移到了那个孩子的身上。
“我知道,大家心里头肯定在犯嘀咕,一个九岁的娃娃,还没灶台高呢,能当场长?能领着咱们干活?”李兴华的声音再次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肯定,“我告诉你们,能!不但能,而且他的本事,比咱们这里所有人都大!都大得多!”
“我李兴华今天就把话撂在这儿,只要咱们跟着王场长,听他指挥,把自个儿的力气都使出来,踏踏实实地干!不出一年,我保证!保证让大家伙儿顿顿能吃上白面馒头,嘴里能见着油水!过年能给家里婆娘娃儿扯上新布做衣裳!家里的娃儿,都能有钱送去上学堂!”
这番话,朴实得就像地里的土疙瘩,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却一个字一个字地,重重砸进了这群汉子的心窝子里。
吃饱饭,穿新衣,孩子上学……
这不就是他们这些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泥水里打滚,在工地上卖命,做梦都想过的日子吗?
人群里,那个上了年纪的老工人,浑浊的眼睛里再也忍不住,慢慢涌上了滚烫的水汽,他不想让别人看见,悄悄抬起那满是补丁的粗糙袖子,狠狠抹了一把脸。更多的汉子,则是双拳紧紧地攥住,指节都发白了,只觉得胸膛里一股滚烫的热气在四处乱窜,烧得他们眼睛发红。
就在这股被点燃的情绪中,王小虎带着弟弟王小牛和妹妹王小花,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平静地从李兴华身后走了出来。
他没有像个孩子一样怯场,也没有像个大人一样故作姿态。他就那么站着,清澈而冷静的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激动的脸。他没有说半句慷慨激昂的废话,直接将早已在脑中演练了无数遍的计划,付诸了行动。他的声音不大,但在这片开阔地上,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与年龄完全不符的、不容置疑的沉稳。
“王大力!”
“到!”队伍里,一个身高马大,壮得像头牛的汉子,立刻下意识地挺起胸膛,用尽全身力气,响亮地应了一声。他就是名单上备注着“力气大,为人老实”的壮汉,王大力。
“你,还有你,你……”王小虎伸出手指,快速地点了十个同样身强力壮的汉子,“你们十个人,组成第一队。去东边那片杨树林。”
王小虎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林子,语气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任务是砍木头,把树干削成合用的木桩。咱们得先搭起临时的工棚和食堂,今天天黑之前,必须让所有人都有个能遮风挡雨、能吃上热饭的地方!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王大力被这股干脆利落的劲头感染,只觉得浑身的血都热了,他兴奋地大吼一声,第一个从旁边堆放的工具里扛起一把铮亮的斧头,“场长您就瞧好吧!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他招呼着被点到名的几个人,像一阵风似的,嗷嗷叫着就冲了过去。
“孙长顺!”王小虎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队伍里,一个四十来岁,腿脚看着有些不便,脸上刻满了风霜的汉子,迟疑了一下,应声出列。他就是名单上备注的“原木匠,手艺好”的孙长顺。他心里正犯嘀咕呢,这娃娃场长,真能行?
“孙师傅。”王小虎对他的称呼,明显多了一份客气和尊重,这让孙长顺心里微微一动,“您的任务最重,也最关键。”
说着,王小虎从自己随身的小布包里,掏出一卷用细麻绳捆好的图纸,递了过去。
“这是我画的工棚和灶台的简易图纸。您再挑五个懂点木工活的师傅,负责技术把关。等王大力他们把木料运过来,怎么下卯,怎么搭梁,怎么才能又快又结实,就全靠您了。”王小虎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还得劳烦您,把咱们从军管会领来的这些工具,斧子、锯子、铁锹,都再检查一遍,加固加固,别在干活的时候出岔子,伤了人就不好了。”
孙长顺愣了一下,心里那点嘀咕更重了。一个娃娃画的图……能看吗?怕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画的火柴人吧?他有些迟疑地接过了那卷图纸,入手沉甸甸的,用的还是不错的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