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做个架子,就能磨面了!
灵草空间里的第三天清晨,一轮温和的“太阳”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经过两天高强度的石匠活,兄妹三人的身体却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因为昨晚香喷喷的灵玉猪肉串和一夜安稳的睡眠,一个个精神饱满,眼里闪着光。
吃过简单的早餐——热乎乎的灵米粥配上几块昨天剩下的烤肉,王小虎擦了擦嘴,看着院子中央那两个静静躺着的、凝聚了他们心血的巨大石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哥,咱们今天就把它们装起来吗?”王小牛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绕着磨盘走了两圈,跃跃欲试地捏了捏拳头,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经过这两天的锻炼,他感觉自己对力气的控制又精进了不少。
王小花也仰着小脸,满眼期待地看着哥哥:“哥,装好了是不是就能磨面,吃大肉包子了?”
“哈哈,就惦记着你那口吃的。”王小虎笑着刮了一下妹妹的小鼻子,然后摇了摇头,说道:“别急,还差最后一步。你们想啊,这磨盘要是直接放地上,咱们辛辛苦苦磨出来的面粉,不就全都掉进泥里,白费劲了吗?”
弟妹俩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对哦!”王小牛一拍脑门,“得有个东西在下面接着才行。”
“那……那我们用什么接呀?用大木盆吗?”王小花眨巴着大眼睛问道。
“用木盆也行,但不够稳当,也不方便。”王小虎胸有成竹地说道,“所以,今天,咱们不当石匠了,改行当木匠!咱们要给这石磨,亲手打造一个又结实又漂亮的底座和架子!”
“当木匠?”弟妹俩的眼睛瞬间又亮了。对他们来说,跟着哥哥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做,比任何游戏都有趣。
“没错!”王小虎大手一挥,指向不远处那片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竹林,“走,咱们的材料,就在那儿!”
兄妹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那片他们亲手开辟的云雾竹林前。
这里的竹子,每一根都长得笔直挺拔,翠绿的竹竿上仿佛流淌着一层温润的光泽。因为常年被灵气滋润,又用灵泉水浇灌,这些竹子早已脱胎换骨,其密度、硬度和韧性,都远非凡品可比。
“哥,你不是说要砍木头吗?这里都是竹子呀。”王小花拉着哥哥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
王小虎蹲下身,耐心地解释道:“小花,做架子,用普通的松木、榆木当然可以。但是,哥想给咱们的石磨,配上最好的家伙事儿。”
他伸手拍了拍身边一根比成年人胳膊还粗的灵竹,竹身发出“邦邦”的闷响,声音清脆而厚实,完全不像空心的竹子。
“你听听这声音。这里的竹子,天天喝灵泉水,长在云雾里,早就不是外头那些普通的竹子了。它们的骨子里,都透着一股灵气。用它们来做架子,不但比很多木头都结实,用个几十年都不会坏,而且还带着一股清香味,好看又好用。”
更重要的是,王小虎心里清楚,处理这些灵竹,比去砍伐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风干处理的原木,要方便快捷得多。对于急着想吃上白面馒头的弟妹俩来说,这是最优选择。
“哇,原来是神仙竹子!”王小花听懂了,眼睛弯成了小月牙。
王小虎站起身,看向弟弟:“小牛,还记得哥昨天教你的,怎么用巧劲,怎么控制力气吗?”
“记得!”王小牛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昨天开凿石盘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好,那你今天的任务,就是砍竹子。”王小虎早就用精神力扫过这片竹林,挑选出了几根年份、粗细、长势都最完美的灵竹。他指着其中一根说道:“咱们需要四根这么长的,用来做石磨的四条腿,一定要一样长。还需要六根稍微短一点的,做连接的横梁。最后,再挑一根最结实、最有韧性的,做推磨用的推手。”
他用手仔细地在空中比划着每一段需要的长度,并用心记下。
“交给我吧,哥!保证完成任务!”王小牛信心满满地接过了王小虎递给他的那把精钢砍刀。这把刀是山贼的遗物,经过王小虎用灵力重新淬炼打磨,锋利程度远胜从前。
王小牛走到选定的那根灵竹前,没有像以前那样,凭着一股蛮力就抡圆了膀子猛砍。他学着哥哥的样子,沉下心,先是绕着竹子走了两圈,用手感受了一下竹身的质感,又抬头看了看竹子的走向,似乎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下手点。
他深吸一口气,将体内修炼出的内息缓缓运至双臂。然后,他摆开一个稳健的马步,眼神一凝,手中的砍刀划出一道干净利落的弧线,带着一股破风之声,精准地劈在了竹子根部以上三寸的位置。“唰!”
一声极其清脆的轻响,只见竹屑飞溅,坚韧的竹身上瞬间出现了一道深达半寸的切口,切面光滑如镜,没有丝毫的毛边。
“好!就是这样!”王小虎在一旁看得暗自点头,大声赞许道,“力道用得恰到好处,落点也准!继续保持!”
受到哥哥的肯定,王小牛心里美滋滋的,更是干劲十足。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调整了一下呼吸,再次挥刀。
“唰!唰!唰!”
他一刀接着一刀,每一刀都精准地劈在同一个切口上。他的动作富有节奏,不像是在砍竹子,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匠人在进行雕琢。很快,只听“咔嚓”一声,伴随着竹叶的沙沙作响,那根粗壮的灵竹便朝着预定的方向,缓缓地倒了下去,没有砸到周围任何一根其他的竹子。
“哥,我砍倒了!”王小牛看着自己的成果,兴奋地喊道。
“干得漂亮!”王小虎走上前,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咱们继续,把剩下的也都砍下来。”
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兄妹三人的通力合作下,所有需要的竹材都准备齐全了。王小虎带着弟妹,将这些青翠沉重的竹子运到了山脚下一片开阔的草地上,这里就是他们今天的“木工房”。
王小虎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墨斗、尺子、钢锯和几把大小不一的凿子。这些工具,大多是他用山贼留下的兵器废料,自己动手改造的,虽然样子朴素,但都异常顺手好用。
他将一根最长的竹子放在两块石头上架好,然后取出墨斗,让王小花拉住墨线的一头,自己则在另一头仔细比量着尺寸。
“小花,抓紧了,别动。”
“嗯!”王小花用尽全身力气,小脸绷得紧紧的。
王小虎确认尺寸无误后,捏住墨线中段,轻轻往上一提,然后一松。
“啪!”
一声清响,一道笔直的黑色墨线,瞬间印在了翠绿的竹竿上。
“哥,这是做什么呀?”王小牛好奇地凑过来看。
“这叫弹线,是木匠活的第一步。有了这条线,咱们等会儿下锯的时候,就不会锯歪了,保证每一根‘腿’都一模一样长。”王小虎一边解释,一边开始在竹子上标记其他需要切割和凿孔的位置。他的动作娴熟而精准,脑海中,一个完整的石磨底座三维图纸已经清晰地构建出来,每一个部件的尺寸,每一个连接点的结构,都了然于胸。
画好所有的线后,就轮到最关键的制作环节了。
王小虎取出一把小巧的钢锯,开始切割。他负责的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制作榫卯结构。
石磨沉重,运转起来晃动极大,底座的稳固性是重中之重。王小虎从一开始就决定,绝不用一根钉子。他要用华夏传承了数千年的、最顶级的木工技艺——榫卯,来打造这个架子。
他先拿起一根准备做立柱的竹子,将其固定好。然后,他换上一把平头凿子,对准了墨线标记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