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有小牛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南锣鼓巷五十号院的厨房里已经亮起了温暖的油灯。“咕嘟咕嘟……”
灶上的铁锅里,灵米粥正翻滚着,米粒颗颗饱满,在水中舒展,散发出一种混杂着谷物清香与淡淡灵气的味道,让这清冷简陋的厨房充满了暖意和生机。
王小虎穿着一件单衣,正拿着大木勺,不紧不慢地搅动着锅底,防止粘锅。他的动作熟练而平稳,好像已经重复了千百遍。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传来,王小花揉着惺忪的睡眼,像一只刚睡醒的小猫,晃悠悠地凑到王小虎腿边。她身上穿着哥哥用兽皮亲手缝制的合身小坎肩,头发还有几根不听话地翘着,仰着肉乎乎的小脸,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和依赖。
“哥,今天……还吃肉松吗?”
王小虎停下手中的动作,回过头,眼里的清冷瞬间化为一片柔软。他笑着弯腰,一把将妹妹抱了起来,稳稳地让她坐在旁边的灶台上,灶台的余温透过薄薄的裤子传到小花身上,让她舒服地晃了晃小腿。
“当然吃。”王小虎伸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今天不仅有咱们自制的野猪肉松,还有昨天剩下的一点金葫芦炒鸡块,我给你热一热,下饭吃,保准香!”
“好耶!吃肉肉!”小花一听,立刻欢呼起来,眼睛瞬间亮了,两条小腿在空中开心地晃荡着,那点睡意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很快,王小牛也闻着香味过来了。他比妹妹沉稳许多,已经自己洗漱完毕,身上穿着一身干净的短打,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精神十足。他不像小花那样咋咋呼呼,只是默默地走到灶台边,熟练地拿起碗筷,准备帮忙摆桌子。
“小牛,去把院门打开透透气。”王小虎一边用大勺往碗里盛着金黄粘稠的米粥,一边吩咐道,“今天咱们吃完早饭,有正经事要办。”
“嗯。”王小牛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很快,兄妹三人在堂屋的方桌前坐下。桌子上,三碗冒着热气的灵米粥,每一碗上面都铺着一层厚厚的、丝丝分明的野猪肉松,旁边还摆着一小碟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金葫芦炒鸡块。
在这物资匮乏,普通人家能喝上稀饭就不错的1949年,这样一顿早饭,说出去足以让任何人震惊。
小花拿着小木勺,先是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大勺肉松盖在粥上,然后才美滋滋地送进嘴里,吃得小嘴鼓鼓的,幸福得眯起了眼睛。她含糊不清地问:“哥,咱们今天要去干嘛呀?”
王小虎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粥,感受着那股温暖纯净的能量顺着喉咙一直流进胃里,驱散了清晨最后一丝凉意,浑身上下都透着舒坦。
他放下碗,看着一脸好奇的弟弟妹妹,故作神秘地说道:“咱们家的院子修好了,鸡窝、猪圈、羊圈也都盖好了。咱们的‘农场’里,现在有鸡,有猪,有羊,你们说说,还缺点什么大家伙?”
小花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没想出来。
王小牛则放下筷子,认真地想了想,眼睛猛地一亮,吐出一个字:“牛!”
“对!就是牛!”王小虎赞许地打了个响指,“咱们得去买几头牛回来。最好是那种黑白花的奶牛,养在咱们的灵草空间里,吃灵菜,喝灵泉水,以后小花就能天天喝上热乎乎、香喷喷的牛奶了。等养大了,还能生小牛,到时候牛肉炖土豆,让小牛你长得更壮实!”
“牛奶!”这两个字像是有魔力一般,让小花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比碗里的粥还要亮。她激动地喊道:“我听镇上的人说过,牛奶是白色的,又香又甜!哥,我们今天就能买到吗?我今天就能喝上吗?”
“哥尽力。”王小虎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小丫头的期盼让他心里暖洋洋的,“所以今天吃完饭,咱们全家总动员,目标,东城的牲畜集市,买牛去!”
“好!买牛咯!喝牛奶咯!”小花兴奋地在椅子上蹦了起来。一顿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早饭过后,王小虎带着精神百倍的弟弟妹妹,仔细锁好了院门,朝着东城的方向大步走去。
清晨的北平,空气微凉,带着一股新旧交替的独特气息。灰色的砖墙,古老的牌楼,与墙上新贴的“打倒反动派”、“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标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街道上已经有了行人。穿着蓝色或灰色土布衣服的市民们行色匆匆,脸上虽然还带着生活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但眉宇间确实少了过去那种惊慌和麻木,多了一丝安稳和指望。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干部“叮铃铃”地经过,还有背着长枪、腰板挺得笔直的解放军战士在街头巡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象征。
王小虎一手牵着一个,心里默默盘算着。
买牛,这事儿可比买猪买羊要麻烦得多。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猪和羊,在这个时代主要是肉畜,私人养殖相对普遍,只要有钱,在集市上总能买到。但牛,尤其是能耕地的黄牛、水牛,那可是顶级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的命根子,战略价值极高。新政府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土地改革正在进行,对这种重要的生产工具,肯定有极其严格的管制,绝不可能允许在市场上随便流通买卖。
‘所以,想买到耕牛,基本没戏。’王小虎在心里分析着,‘目标只能锁定在奶牛,或者干脆是还没长大的小牛犊。这种观赏性或经济性大于生产性的牲口,私人买卖的口子说不定会松一些。只要能买到,放进灵草空间里,什么牛都能给我养得膘肥体壮。’
他一边想着,一边耐心地给弟妹们讲解着路边的景物。从古老的城门楼,到新开的国营商店,再到街边卖大碗茶的茶摊,兄妹俩听得津津有味,大眼睛里充满了对这个新奇世界的探索欲。他们早已经完全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脚程不慢的三兄妹才终于抵达了位于东城边缘的牲畜集市。
刚一走近,一股混杂着牲口粪便、干草和尘土的浓烈气味就扑面而来。集市里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猪的哼唧声、羊的咩咩声、鸡鸭的嘎嘎声,汇成了一片嘈杂而充满生命力的交响乐。
这里的规模比他们之前在小镇上见过的要大得多,用一排排简陋的木栅栏,粗略地隔出了一片片区域。左边是家禽区,成百上千只鸡鸭鹅挤在笼子里,闹得不可开交。右边是猪羊区,不少穿着土布衣裳、满脸风霜的乡农打扮的人,正围着几头肥硕的白猪或者健壮的山羊,跟摊主掰着指头激烈地算着价钱。
王小虎牵着弟妹,熟门熟路地直接穿过这些嘈杂的区域,径直往集市的最深处走去。那里,通常是交易牛马骡子等大牲口的地方。
然而,越往里走,他心里就越沉。
往日里应该最热闹、最显身份的牛马区,此刻却显得异常冷清,甚至可以说是萧条。偌大的空地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匹瘦得能看见肋骨的马和几头同样无精打采的毛驴,蔫头耷脑地拴在木桩上,时不时甩甩尾巴,驱赶着苍蝇。
至于他心心念念的牛,别说黑白花的奶牛了,连一头黄牛的影子都没看到。
“哥,牛呢?”小花踮着脚尖四处张望,清澈的大眼睛里满是疑惑。
王小虎的心沉了下去,但面上不显。他走到一个牵着两头毛驴、正蹲在地上抽着旱烟的老汉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一根之前在镇上买的香烟,很有礼貌地递了过去。
“大叔,跟您打听一下,这集市上,怎么一头牛都没有啊?”
老汉抬起浑浊的眼皮,打量了一下王小虎和他身边两个粉雕玉琢、衣着干净的小娃娃,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有立刻接烟,而是咧开一口黄牙,反问道:“娃娃,你找牛?你买牛干啥?”
“家里院子大,想买头养着,给弟弟妹妹喝点奶。”王小虎回答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