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都护荣归返京华
西北的风,终究是留不住归乡的龙。贾环那声“备马”,如同一道军令,在死寂的安西都护府内,瞬间点燃了效率的引擎。
不过短短一个时辰,一支由五百名健锐营最精锐老兵组成的护卫队,便已集结完毕。
他们一人双马,背负强弓,腰挎弯刀,那身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滔天煞气,足以让任何宵小之辈望风而逃。
年富与卫七,一文一武,如两尊门神,寸步不离地护卫在贾环的车驾两旁。
没有浩浩荡荡的仪仗,没有绵延数里的车队。
这支归京的队伍,人数不多,却精悍得令人心悸。
他们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以一种撕裂空气的速度,向着那遥远的、帝国的权力中枢,呼啸而去!
……
自贾环离京,已有近一年光景。
他离去时,是圣上身边一个初露锋芒的紫宸殿行走,是一个被无数勋贵世家暗中鄙夷的、走了狗屎运的庶子。
他归来时,却是身佩紫金鱼袋,总管西北一切军政要务,让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都不得不俯首听令的……
安西大都护!
是真正的,裂土封疆,与国同休的王!
消息,早已通过驿站的八百里加急,传遍了沿途的每一个州府。
当那面代表着“安西大都护”的黑色龙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地方知府,无不率领阖城官吏,出城十里,跪伏于官道两旁,连头都不敢抬起。
他们战战兢兢,献上早已备好的厚礼,只求这位传说中杀伐决断、手腕通天的少年权臣,能不在自己的地界上,挑出半分错处。
贾环的车驾,从未停歇。
他只是偶尔掀开车帘,用那双深邃得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眸子,淡淡地扫过那些跪伏的身影。
无需言语,无需威吓。
那平静的目光,本身,便是最令人胆寒的威严。
十日后。
京师,西直门外,十里长亭。
今日的长亭,与往日截然不同。
官道两旁,早已被京营的兵马清空,数以万计的百姓,被拦在远处,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只为一睹那位传说中“贾神仙”的真容。
而官道之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为首的,正是当朝一品亲王,北静王水溶。
他一身杏黄亲王朝服,面带温润笑意,眼中,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喜悦。
在他身后,以内阁首辅张廷玉为首的文官集团,神情复杂。
他们看着那即将到来的车队,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对此子经天纬地之才的惊叹,又有对其权势膨胀速度过快的深深忧虑。
而另一侧,以京营提督王子腾为首的武勋集团,则个个面色铁青,眼神阴鸷。
他们看着那面越来越近的黑色龙旗,仿佛看到的,不是帝国的功臣,而是踩着他们尸骨上位的、不共戴天的仇人!
“来了!”
不知是谁,低呼一声。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官道的尽头。
那支人数不多,煞气却足以冲天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当先的,是年富与卫七。
其后,便是那辆看似普通,车顶之上,却飘扬着一面绣着狰狞黑龙与“贾”字的帅旗的四轮马车。
马车缓缓停下。
在满朝文武,万千百姓的注视之下,车帘,被一只修长白皙的手,缓缓掀开。
贾环一身墨色常服,未着官袍,缓步而下。
他比离京时,高了半个头,面容的轮廓也褪去了最后一丝青涩,变得如同刀削斧凿般棱角分明。
那双深邃的眸子,在扫过眼前这迎接的盛大场面时,没有半分的得意与动容,只有一片古井无波的平静。
仿佛眼前这百官相迎的无上荣光,于他而言,不过是路边寻常的风景。
“下官贾环,见过王爷,见过诸位大人。”
他对着北静王与一众官员,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
他的身份,已是封疆大吏,大都护。
按制,他无需向任何人行礼。
可他,偏偏行了。
这看似谦逊的一礼,却比任何倨傲的姿态,都更让在场的官员们,心中发寒。因为,他们从那平静的眼神中,读出了一种名为“漠视”的东西。
他,已经不再将他们,视为同一个层面的存在了。
……
贾环荣归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荣国府。
当他的车驾,在京营兵马的护卫下,缓缓驶向宁荣街时,往日里那扇只有在迎接圣驾、或是元妃省亲时才会开启的、象征着家族最高荣耀的荣国府中门,早已“轰隆隆”地,大开着。
府门之内,黑压压地,跪了一地。
为首的,正是荣国府的定海神针,贾母。
她身后,是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李纨,以及探春、迎春、惜春三姐妹。
再往后,则是贾赦、贾政、贾琏等一众男丁。
全族上下,无论长幼尊卑,无论嫡庶亲疏,此刻,尽数跪伏于地,以迎接王侯之尊的最高礼节,等待着那个,他们曾经最看不起的、最厌恶的“不肖子孙”的归来。
王夫人跪在冰冷的石板之上,浑身都在发抖。
那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极致的、深入骨髓的恐惧与怨毒。
她死死地低着头,不敢去看那个即将到来的身影,她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扑上去,与他同归于尽。
王熙凤跪在人群的角落里,那张往日里美艳泼辣的脸上,此刻只剩下一片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