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三万 作品

第69章 欲使其亡先令狂

京城,忠顺王府。不,现在应该称之为社稷辅理亲王府。

自打那道加封的圣旨下来,这座原本就煊赫无比的王府,更是门庭若市,车马喧嚣,几乎要将门前那对镇宅的石狮子都给挤碎了。

往日里那些对新政阳奉阴阴违、敢怒不敢言的宗室亲贵、旧派勋臣,此刻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个个红光满面,如同过节一般,每日里都来王府请安问好,言语之间,极尽谄媚吹捧之能事。

“王爷!不!亲王殿下!您如今可是我大周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啊!”

“可不是嘛!圣上终究是圣明了一回,知道这天下,离了您老人家,离了咱们老祖宗的规矩,是万万不行的!”

“那贾环小儿,仗着几分算学小道,便搅得朝堂乌烟瘴气!如今殿下您出山,看他还如何猖狂!”

正堂之上,新晋的社稷辅理亲王,忠顺王,正满面红光地端坐于太师椅上,听着耳边那潮水般的恭维,只觉得通体舒泰,连骨头都轻了几两。

他得意地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那双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权欲得到极大满足后的自得与轻蔑。

妥协了!

他那位好侄儿,那个一心只想着用寒门竖子来打压他们这些宗室肱骨的年轻皇帝,终究还是在这滔天的天灾与人言面前,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

什么“国之利刃”,什么“经世之才”,在真正的“祖宗之法”面前,在他们这些代表着皇族正统的血脉面前,不过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

“哼!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妄谈国事!”

忠顺王重重地将茶杯往桌上一顿,脸上满是倨傲,“本王早就说过,这天下,终究是我朱家的天下!治国,靠的是德行,是规矩!不是他那些花里胡哨的纸片子!”

他口中的“纸片子”,自然指的是贾环一手推行的“国信券”与“荣国商钞”。

“殿下说的是!”

一名王府幕僚连忙上前,谄媚地笑道,“如今圣上将这天下最大的钱袋子赈灾粮款,都交到了您老人家的手上。这宝钞司,没了钱,便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看他们还如何兴风作浪!”

“不错!”

忠顺王阴冷一笑,那双老眼里,闪烁着贪婪而又狠毒的光芒,“圣上既然将这差事交给了本王,本王,自然要好生‘监督’,绝不能让国库的一文钱,被那些奸佞之徒,白白糟蹋了!”

他口中说着“监督”,心中想的,却是如何将这笔数额庞大到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疯狂的巨额赈灾款,变成自己扩充势力、收买人心、甚至豢养私兵的本钱!

……

忠顺王果然是雷厉风行。

得到任命的第二天,他便带着一众亲信,大张旗鼓地,亲临了位于京城的“宝钞提举司”总号。

彼时,薛宝钗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路人马,调拨着从北地借调来的粮食,稳定着京城的粮价。

整个宝钞司,忙而不乱,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忠顺王的到来,如同一颗被扔进机器里的石子,瞬间让一切都停滞了下来。

“本王,奉旨前来,监督赈灾粮款之一应发放、调拨事宜!”

忠顺王大马金刀地往衙门正堂一坐,看也不看薛宝钗,只是对着那些忙碌的文吏,颐指气使地道,“将你们所有关于此次蝗灾的账目、文书、调拨令,统统给本王搬上来!本王要一笔一笔地,亲自核查!”

薛宝钗眉头微蹙,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婉得体的笑容。

她知道,这是贾环“欲使其亡,必令其狂”计划的第一步,她要做的,便是配合。

“王爷说的是。”

她屈膝一福,柔声道,“只是,如今灾情如火,每日里调拨的粮款多如牛毛,若是一一核查,怕是会耽误了救灾的大事……”

“放肆!”

忠顺王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军国大事?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才更要慎之又慎!耽误了?哼!本王看,是你们心中有鬼,怕被本王查出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他根本不给薛宝钗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命自己带来的亲信,强行接管了宝钞司的账房,以“监督”为名,对每一笔款项的支出,都设置了无比繁琐的审核流程。

一时间,宝钞司的工作效率,锐减了九成!

无数加急的粮款调拨令,都堆积在案头,只因缺少了他忠顺王府的一枚王印,便迟迟无法发出。

……

消息传到西北安西都护府时,已是十日之后。

年富听完京城信使的汇报,气得一拳砸在沙盘之上,怒吼道:“欺人太甚!这老匹夫,分明是公报私仇,拿那数千万灾民的性命当儿戏!大人!我们不能再忍了!末将这就上书圣上,弹劾他一个‘玩忽职守,贻误军国’的大罪!”

王景弘坐在一旁,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他如今已是贾环这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唯有贾环,正悠闲地品着一杯新到的西域红茶,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带着一丝饶有兴致的笑意。

“弹劾?为何要弹劾?”

他放下茶杯,淡淡地道,“王爷乃社稷辅理亲王,奉旨监督,本就是分内之事。他老人家严谨认真,为国库把关,这是好事啊。我们做臣子的,理应全力配合,岂能有半分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