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三万 作品

第五十一章 商钞通行安西路,天使持印锁银喉

哈密卫的城门,大开着。没有欢迎的仪仗,没有跪拜的降官。

只有一股萧条、压抑的死气,从这座被经济封锁了整整一个月的雄城中,弥漫出来。

街道两旁,商铺关门闭户,偶有几个面带菜色的百姓,用麻木而又畏惧的眼神,偷偷打量着这支开进城来的、传说中由“少年财神”率领的周军。

贾环骑在马上,缓缓走在城中的主干道上。

他看到的,不是一座胜利的城池,而是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

商路断绝,就如同被掐断了血管,再雄壮的身体,也终将枯萎。

“传令下去。”

贾环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异常清晰,“第一,开官仓,放粮!在城中设十处粥棚,凡哈密军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凭户籍,连续三日,每日领取一顿稠粥,两个黑面馍。”

“第二,查封阿古拉及一应叛将之家产,清点所有府库、钱庄、当铺之存银,由宝钞司统一接管。所有账目,即刻封存。”

“第三,”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商铺牌匾,“以我宝钞提举司的名义,召集城中所有商号的东家、掌柜,明日辰时,于前总兵府议事。告诉他们,本官要送他们一桩,能让他们受用百年的天大富贵。”

一道道命令,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地洒向这座死气沉沉的城市。

没有杀戮,没有抢掠,只有最直接、最有效的赈济与安抚。

城中百姓那麻木的眼神里,渐渐地,有了一丝名为“希望”的微光。

年富跟在贾环身后,看着这一切,心中早已没有了波澜。

他知道,贾环的手段,从来都不是刀剑,而是人心。

而收买人心,最快的,永远是粮食和银子。

……

次日,哈密卫前总兵府,如今的“安西都护府”临时衙门内,济济一堂。

城中能排得上号的商贾,无论汉人、回鹘、还是波斯、大食后裔,全都忐忑不安地聚集在此。

他们不知道,这位一夜之间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少年提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贾环没有坐在主位上,主位,他客气地让给了前来“旁听”的王景弘。

他自己,则站在一张巨大的、新绘制的丝绸之路商道图前。

“诸位,”

贾环开门见山,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从今往后,哈密卫,以及连接东西方的商路,将由我大周,由我宝钞提举司说了算。”堂下,一片压抑的沉默。

“我知道,过去一个月,因为战事,商路断绝,诸位损失惨重。但本官今日召集各位,不是来清算旧账,而是来……开创未来。”

贾环用一根长杆,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从新安镇,经哈密卫,直通西域腹地的、金色的路线。

“此路,我称之为‘安西商路’。自今日起,凡经此路之商队,我大周派兵全程护送,保其周全!关税,在旧有基础上,减免三成!”

堂下,瞬间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与骚动!

减税三成!

这对于利薄如纸的商贾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肃静!”

贾环的声音微微提高,堂下立刻安静下来。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想要走这条路,享受这份便利与安全,诸位,也要遵守我的规矩。”

他从卫七手中,接过一张印制精美的、盖着“荣国银号”与“宝钞提举司”双重印信的纸张,展示给众人。

那纸张之上,印着山水楼阁的精美暗纹,中间,是“壹佰圆”三个遒劲的大字。

“此物,名为‘荣国商钞’。”

贾环朗声道,“自今日起,凡在‘安西商路’上进行交易,所有货款,必须使用此商钞进行结算。诸位可将手中的金银,在我设于哈密、新安等镇的‘荣国银号’分号,按一比一的牌价,兑换成商钞。此钞,携带方便,认票不认人。有我大周国库与宝钞司的信用为担保,其价值,只会比金银,更稳固,更可靠!”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什么?不用金银,用纸来做买卖?”

“这……这纸若是在路上被水浸了,被火烧了,岂不是血本无归?”

“万一……万一这银号倒了,我们找谁说理去?”

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就在此时,一名身穿波斯长袍,高鼻深目,看着颇有威望的老者站了起来,他用略带生硬的汉话道:“贾大人,我叫安思成,是这哈密城波斯商会的会首。您的好意,我们心领。只是,自古以来,买卖便是金银货三色,童叟无欺。您这‘商钞’,恕我直言,不过是一张纸。我们信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