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招魂,铁锈里的兵团
酒,是魔鬼的洗尘酒。当那瓶滚烫的二锅头,被两个同样被世界遗弃了二十年的男人一饮而尽时,旧的时代,便被彻底地,关在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外。
新的远征,从黎明,就已经开始。
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天刚蒙蒙亮,路承舟,这位刚刚从自己的陵墓中苏醒的“鬼”,便已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仿佛要去参加一场神圣典礼的工装。
他的面前,不再是那个沉睡的模型,而是一张巨大的、铺满了整个工作台的奉天市铁西区工业地图。
地图上,用红色的油性笔,圈出了七个,如同墓碑般的地点。
每一个地点旁,都标注着一个名字,和一个代表着他们最高荣耀的、早已被世人遗忘的数字。
【八级钳工丁建中】【九级焊工‘活阎王’刘福生】【特级车工‘一刀准’钱德禄】……
这是路承舟的兵团。
一支散落在铁锈与尘埃里,被岁月遗忘的,鬼魂兵团。
“走。”
路承舟没有看江建国,他的手指,点在了第一个名字上,“第一个人,姓丁。当年,我们厂里那台从斯图加特进口的、精度达到千分之三毫米的坐标镗床,主轴坏了。德国人派来的专家,修了半个月,都找不到问题。是他,老丁,用一根缝衣针和半瓶煤油,听了三天三夜,硬是用耳朵,把那根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缝,给听了出来。”
“现在,”
路承舟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自嘲的讥讽,“他在劳动公园门口,修自行车。”
江建国看着地图上那个名字,他仿佛能看见,一双曾能抚摸精密仪器的、世界上最稳定的手,此刻,正沾满了油污,在为一辆快要散架的永久牌自行车,校正着一根弯曲的辐条。
这,不是浪费。
这是犯罪。
“走。”
江建国只说了一个字。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铁西区那迷宫般的、充满了工业时代末日气息的深处。
高大的红砖厂房,像一头头死去多年的、红色的巨兽,沉默的骨架,在清晨的薄雾中,投下巨大的、悲伤的阴影。
空气里,那股熟悉的、铁锈与煤灰混合的味道,让路承舟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
而让江建国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
路承舟看到的是坟墓。
而江建国看到的,是一座座等待着被他招魂的宝藏。劳动公园门口,自行车修理摊。
一个头发花白,腰背却依旧挺得笔直的老人,正眯着一只眼,将一根细小的铁链,重新卡进飞轮的齿槽里。
他的手,很稳,稳得像一块焊在地面上的花岗岩。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近乎于偏执的、对“严丝合缝”的追求。
哪怕,他修理的,只是一个价值不超过五毛钱的链条。
他,就是丁建中。
“丁师傅。”
路承舟走上前,声音,硬邦邦的,像是在宣读一份技术手册,“我需要你。跟我走。”
丁建中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继续摆弄着手里的链条。
那姿态,仿佛路承舟,只是一个路边问路的陌生人。
“冀北,建国食品厂下属,远征机械制造厂。”
路承舟继续用他那不带感情的语调说道,“占地三百亩,初期投资三百万。我要建一条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的罐装食品生产线。从瓶身倒模,到成品码垛,全部实现无人化。我需要一个首席的总装钳工,负责所有核心传动部件的校准与安装。误差,不能超过五丝。”
丁建中手里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然后,他抬起头,那双同样浑浊、却又带着一丝看透世事般讥诮的眼睛,扫了一眼路承舟,又扫了一眼他身后那个乡下人模样的江建国。
“路总工,”
他笑了,那笑容,像他手里的铁锈一样,干涩,“二十年了,你还是这副茅坑里石头的臭脾气。”
“图纸,画得再漂亮,有什么用?建起来,又有什么用?”
他指了指身后那片沉默的、巨大的工厂坟场,“到头来,还不是一堆,等着生锈的废铁?”
他低下头,重新摆弄起那根链条,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的手,现在,只配修这些东西了。起码,我修好了它,明天,它还能接着响,还能带着人,往前走。”
“我的心,早就锈了。路总工,你走吧。”
路承舟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他最骄傲的蓝图,最宏伟的设想,在这个他最看重的老伙计面前,被贬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