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章:开业

坐着马车,姜念初和宋凛亲自将回礼一一送出。最后还有两份是府城的,便让车夫驾车跑了一趟。

送完了,再回到酒楼接他们回家。

马车回到家后,姜念初进了垂花门发现郭氏来了,正和周氏在二院唠嗑。

看到她,郭氏就快步过来,把她刚刚说完的事又说了一遍。

原来是周小凤生了,今早在家摔了一跤早产,生了个儿子。

是她娘陆氏过来接生的,母子平安。

姜念初听了和宋凛对视一眼,两人都是一脸了然的神情。

早产个屁,她就是到生产时间了。

虽然知情,但姜念初并不想干涉,常柱子这个冤大头都愿意接盘,她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只能是尊重,祝福。

郭氏一直待到孩子们放课,才带着她家三个小子离开。

柴青濯要回家一趟,明早再过来,宋凛安排了马车送他回去。

买好的那些节礼,两盒月饼三盒点心,一坛降雪春,还有茶叶柚子和柿子饼,全都放到车上。

柴青濯上车看到吓一跳,“宋公子,这太多了,我带一盒月饼便够了。”

宋凛拱手,“先生近来辛劳,都是应该的。”

这话宋凛说的真心实意,那帮孩子正是八九岁狗都嫌的年纪,两位小祖宗原本就挺皮,再被李家三个比猴还活泼的一带,一天天就跟火燎腚一样。

相比起来宋言川算乖巧文静的。

柴青濯能管住他们,还管的服服帖帖,肯定没少受累。

如今孩子们淘气的时候说一句先生来了,比爹妈都管用。

送走了柴青濯后,宋凛去花园里教小四射箭。

学了这些时日,孩子进步很大,宋凛觉得他是有些天赋的。

姜念初在二院和吴夏莲聊天说话,常家毕竟是以前小河村一起出来的,吴夏莲在听说周小凤早产了,让丫鬟去送了红糖鸡蛋和红枣,祝贺常家添丁。

其它以前小河村的,有好几家也送了东西,还有杨里正这个体面的端水大师。

村里谁家添丁他都会意思一下 ,也派儿媳妇去送了点小米。

到晚上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姜念初把兔子面具给了几个孩子。

然后跟他们说明晚带他们去县城赏花灯,直接安抚了孩子们明日不能参加酒楼开业的遗憾。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家里人就陆续起床忙碌起来了。

姜念初坐在镜前化了个淡妆,将一头及腰的长发盘起。

过节,加上又是开业的好日子,梳完头她换上一身绛红色绣银丝缠枝莲纹襦裙。

红色衬的她肤白如玉,面容也多了几分绮丽。

宋凛忍不住上前从身后环住她,下巴轻轻抵在她肩上。

姜念初顺势靠在他怀里,铜镜里映出两人依偎的身影,相视一笑。

家里人也都收拾妥当了,各自穿上了新衣裳。

宋玉芙和宋义也在,吴家裁缝铺子的绣娘今日歇工,宋玉芙不用去上工。

而宋义的家具铺子早就步入正轨,他就是一两日不去也不碍事。

大人都出门,孩子们留在家里,周氏反复叮嘱春丫和二院的两个丫鬟一定要照顾好豆豆。

吴夏莲也喊来童婶,让她中午好好做一桌菜,让柴青濯和孩子们一起吃。

该嘱咐的都嘱咐完了后,家里人分了两辆马车前往县城做准备。

到了楼里,里里外外便忙开了,开张第一日,姜念初设置了免费试吃,用来吸引顾客。已经投入后厨工作的赵氏把食材检查了三遍,确保都是最新鲜的,然后开始做烤鸭。

刘李两位大厨也在备菜,食材该腌制都腌制上。

姜念初也从仓库里搬出让宋义做的宣传牌,刚把新店开业的活动优惠贴上去,门口走进来三个人。

谢淑兰和郭氏,还有柳平安的媳妇小柳氏。

“婶子,弟妹,我们来帮忙了。” 谢淑兰进门满脸的温和的笑。

“哎哟,你们怎么来了。” 擦桌子的吴夏莲走上前。

谢淑兰笑着,“我娘说你们第一天开张,人手不够多的话会手忙脚乱,让我们来帮忙打下手。”

“我爹也让我来搭把手。” 小柳氏也说。

姜念初也起身过去,人家好心来帮忙不好拒绝,笑着说,“那就麻烦几位嫂子了,吉时到门口会有免费试吃,嫂子们就帮忙端端菜。”

三人都点头,说没问题。

谢淑兰跟着姜念初到桌边坐下了,开口说,“弟妹,铺子我们已经租好了,挺大的,和柳家一人一半。”

“地方在城东的集市上,离你这边也不算远。”

姜念初说 “那感情好啊,以后我们拿货就方便了。”

“是啊,我们也是想着离你这里近些,再过几日也就可以开张了。”

又闲话了几句,谢淑去厨房看有没有可以帮忙的。

街上今日的热闹比往日更甚,一家家铺子都挂上了灯笼,很有过节的氛围。

宋凛把喜气的红灯笼也给挂上了,爆竹也已经准备好。

临近吉时,张县令父子俩到了,楼里人全都出来迎接。

因为带回去秘密种植的土豆大丰收,张县令在听到儿子念叨,说宋家请他参加酒楼开业仪式时,就提出可以来帮忙揭绸。

姜念初自然是求之不得了,县令大人这是给他们撑腰来了啊。

县城的百姓对县令并不陌生,很多人没事会去县衙看县令升堂断案,宋家人一行礼,街上就有人认出来了。

寒暄的功夫,四周便呼啦啦围过来一群人,好奇的打量着这家新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