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 章:柴青濯

张公子折腾一下午拎回来半桶小杂鱼,大概有个五六斤,全都给了小四小五了。他抓鱼只是觉得好玩,不是想吃鱼。

然后赶在天黑前,带着砚台回家了 。

姜念初本想告诉张公子一声,他之前送的画是真迹,谁知慢了一步出来的时候马车都走远了。

扭头见门口三孩子围着木桶看桶里的杂鱼,小四小五衣服半湿,身上还有泥巴弄的脏兮兮。

姜念初嘴角一抽,“你们也下水啦?”

小五点头,对着姜念初笑,“水很浅,我和哥哥一起抓了八条小鱼呢。”

姜念初无奈,“好玩吗?”

两人点头,“好玩。”

余光看到赵氏和周氏出来,姜念初立刻摆起家长架子,“好玩是吧?万一草丛里钻出一条蛇给你们来一口,哭都没地哭去,还有谁让你们擅自下水的?”

“下次再敢去,赏你们一顿藤条板子信不信?”

“三弟妹别生气。” 赵氏见状紧走了几步,“小孩子就是贪玩的,骂两句就好了,下次肯定记得 。”

前护两个孩子,赵氏催促,“小四小五快认错,说你们记住了。”

两人以为姜念初真生气了,小心的看着她,齐声,“二姐,我们知道错了。”

宋朵朵往后退,三婶好凶,也跟着开口,“三婶,我没有下水,我在边上看。”

姜念初点头,“以后你们在村子里玩,不许下河玩水,朵朵你监督,再擅自玩水不让他们出门。”

宋朵朵连忙点头说记住了 。

“行了,过来,回去把衣服换了。 ” 姜念初收放自如,对两个弟弟招手。

回到三院,姜念初让听雪她们去烧水。

然后跟小四小五解释她没有真生气,但说的事不是开玩笑的,以后不能擅自玩水。

宋凛在院子里拿着小刀做箭杆,他打猎的箭都是从铁匠铺买箭头,然后自己做的。

手上动作不停,耳边听着姜念初教导俩孩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看两孩子身份不一般,但皮也是真的皮,经历了这么多事不到十天就恢复过来了,估计以前也是贪玩的性子。

等俩孩子洗完澡换了干净衣裳,姜念初带他们去厨房,跟童婶交代小炸鱼怎么做。

处理好的小杂鱼,用酱油和椒盐粉腌制上一会儿,之后裹上蛋清液,再裹面粉下油锅炸。

几个孩子,加上从书院下课回来的宋言川,四人站成一排在锅边,伸长了脖子看。

鱼香味飘满院,炸好之后大海碗装了三大碗,香香脆脆的可以直接当零食吃,当菜也很下饭。

晚饭的饭桌上端上来两大碗,吴夏莲吃着香脆的杂鱼开口说,“张公子总也这么客气,每次都带东西来,下次来我们也给他拿点东西带回去。”

“家里的鸡蛋鸭蛋,笋肉菌子干,还有晒的腊肉腌的酸菜,说不定县令大人会爱吃。”

家里人都同意,张公子确实有点儿太客气了,乔迁礼送的玉麒麟就在旁边正厅摆着呢,宋天成每天都要拿帕子擦一遍。

姜小五看向姜念初说,“岳哥对我们也可好了,他说下次带他养的小老鹰给我们看。”

“还有红背大将军。” 小四也说。

“红背大将军是什么?” 姜念初疑惑问。

“就是蛐蛐啊。”

姜念初“..........”

张公子这闲人纨绔,可别把这俩祖宗给带歪了,若是被带的沉迷吃喝玩乐了,可不是误人子弟,是误国啊。

还是得尽快找个夫子,让他们乖乖在家读书才是正理。

夏日炎炎,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碌,就连小孩子也背着背篓捡麦穗。

宋家的十亩地童叔带着几个工人也收割回来了,宋阳闲着没事这几天都在地里一起帮忙。

收回来的稻子,直接在大门口脱粒,晾晒。

庄园里的二荆条和番茄也大量成熟了,宋凛独自跑了县城几趟,谈好了供货的事。

因为两样都种的不多,只供给聚珍阁和云香楼,定价不高,番茄五文钱一斤,二荆条二十文一斤。

再加上之后的自家酒楼,足够供应。

忙完这些后,宋凛和宋阳又开始往城里跑,看铺子。

赵氏和周氏也在忙,斑鸠叶到了十月中下旬就老化不适合做豆腐了,姜念初给出主意,让她们提前把斑鸠叶摘回来。

洗净摊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完全干燥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可以存放数月,用时再用水把叶子泡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