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章:日子一如既往
可能是日有所思,当晚,姜念初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自己开枪杀了一个人。然后永安王的大军就打进京城了,小太子也回去了,当了皇帝。
半夜醒来,姜念初睡不着,看着身旁熟睡的人发了很久的呆。
如果不知道这一切,这场皇权争夺战最后的结果无论是什么,对她来说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是换了个人当皇帝,日子该如何过,还是如何过。
而如今被迫卷入其中,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那个梦很真实,她希望是真的,这样她也算立了从龙之功。
不过,那个被她击毙的倒霉鬼是谁?
看不清脸,只能知道是个男子,穿的还挺好。
两日后,山河镖局买走了一万两千斤土豆,定价五文钱一斤卖,分了两次全部拉走,对外说卖的是庄园里种的菜。
东西被拉走的隔天,李遇和庞家兄弟便都出门押镖了。
人刚走的时候,姜念初还紧张了两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过几日过去啥事没有。
这让她明白那位知府大人还是有些手段,否则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张县令私下里也又来了一次,他看起来并不知道真实的内情,但对邢知府很信任,令行禁止。
不过姜念初倾向于他在装傻,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日子一如既往的过着。
六月一日这天,一大早官府的征粮公告就贴到了村子里。
村里人都骂骂咧咧的,但到下午收粮的官兵来了,还是老老实实带着粮食去杨家祠堂门口排队。
大禹朝的田赋是对拥有土地者征的土地税,不论公田私田,无论种什么,一律按亩纳税 。
几乎都是直接征粮食,没粮的可以给钱,按照大白米十二文的价。
宋家加上庄园,在册一共一百四十亩地,交粮的话按照亩产三百的十税二,那就是八千多斤。
家里哪有这么多粮食,只能直接交钱,折算后是一百两零八百文。
姜念初给宋凛拿了银子,让他去交钱。
一路上,宋凛就听到交完粮回家的村民都在议论,担心北边的仗一直打下去,后面还会继续征粮。七月底就要秋收了,也担心今年会不会增加税收。
怕什么来什么,各县官差紧锣密鼓的征粮结束后,增税的公告在六月初五这日张贴到了村子里。
村民们唉声叹气,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计算交完税家里还能剩多少。
吴夏莲也愁啊,拉着姜念初问,“念念啊,咱家一百四十亩地,十税三是不是要交一万多斤?”
“差不多吧。” 姜念初说,“没事的娘,没有粮食可以折银,也是一样的。”
吴夏莲叹气,“前些日子你们的土豆卖了六十两,结果征粮就交了一百多两,我是担心按朝廷这个征法,你们庄园里种的菜能不能回本。”
“娘别担心,不会亏本的。” 姜念初安慰着吴夏莲,有点想笑。
她早算过了,那三十亩辣椒卖完,少说几万两,怎么可能亏本。
午后,吴管事过来说再过几日,宅子就可以完工了。
姜念初听了心情很好,古代不存在甲醛污染,很快她就可以住进大宅子了。
吴夏莲和宋天成商量着找人算吉日,还有宅子也要打扫装点一下。
宅子在建造的过程中,二老就已经去看过好几次了。
开始吓得不轻,觉得未免太大太奢侈了,后来又一想,姜念初从小就是在这种富贵的大宅院长大的。
而且银子都是她赚的,就都随她去了。
家里上工的上工,上课的上课,只有晚饭是全家人都齐的时候。
饭桌上,姜念初开口说,“爹娘,新宅那边只剩下一点收尾了,明日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吧,把各自住的院子分好,看看房间。”
“然后个人需要添置的东西,可以买了先搬过去。”
吴夏莲给姜念初夹了块鱼腩,“好,我和你爹没什么要求,随便有个房间就行。”
“三嫂,明后两日我正好歇工。” 宋玉芙忙说,“我早就想去看看新家了,就是绣坊太忙。”
赵氏和周氏也挺开心,尤其周氏心头火热。
想着等搬进了大宅子,她要买几身好看的成衣,还有钗环首饰也应该置办一些。
更让她开心的是,搬新家肯定要大办乔迁宴,娘家一家也可以过来了。
看到她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爹娘一定会很自豪。正喝汤的宋义放下汤碗说,“爹娘,等搬了家,这里能不能留给我做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