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来了 作品

第63章基建狂魔?不,是军事化管理的流水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三叉小说]

                

            

            天刚蒙蒙亮,州牧府外就已经人声鼎沸。

江书晚揉着惺忪的睡眼,透过窗户往外看,顿时头皮发麻。

乌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男女老少都有,手里拿着各种破烂工具,眼巴巴地等着她的“以工代赈”计划。

“小姐,外面至少有三千人。”清露数了数,声音都有点发颤。

三千人?江书晚倒吸一口凉气。

昨天她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真的来了这么多人。这要是管理不好,别说修城了,光是踩踏事故就够她喝一壶的。

“州牧大人!我们准备好了!”

“什么时候开工?”

“您说话算话的对吧?”

人群中此起彼伏的喊声让江书晚更加焦虑。

她快步走到院子里,看着门外密密麻麻的人头,内心疯狂os:救命啊!我一个现代社畜,哪里会管理这么多人?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江州牧,需要属下帮忙维持秩序吗?”护卫队长李勇走过来问道。

“不用不用。”江书晚连忙摆手。

让士兵维持秩序?那不是把民政工程搞成军事管制了?她可不想背上“操练私兵”的罪名。

但是不管又不行,这群人乱哄哄的,什么时候能把活干完?

江书晚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

等等,她想起了前世在公司搞团建的经历。那时候公司组织几百人的户外活动,也是这么乱糟糟的,后来怎么管理的来着?

对了!分组!设小组长!

“大家安静一下!”江书晚提高音量喊道。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数千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她。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要分组作业。”江书晚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图。

“每十个人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领取工具、分配任务、统计工作量。”

她边说边画,很快地上就出现了一个简单的组织架构图。

“清理街道的为第一队,修补房屋的为第二队,疏通水渠的为第三队,修缮城墙的为第四队。”

人群中开始有了骚动。

“这样分工,大家不会互相干扰,效率也更高。”江书晚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实行计件薪酬,干得多拿得多。”

“什么是计件薪酬?”有人问。

“就是按照你们完成的工作量给工钱。”江书晚解释,“比如清理一条街给二十文,修补一面墙给三十文。”

人群中爆发出兴奋的议论声。

“还有团队奖励。”江书晚又补充,“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全组每人额外奖励一个肉包子。”

“肉包子!”

“真的?”

“我要加入清理街道组!”

江书晚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果然,有了明确的激励机制,大家的积极性就高了。

她又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几个区域。

“这里是工具领取区,每组的组长来这里领工具。”

“这里是材料堆放区,砖瓦石料都放在这里。”

“这里是垃圾清运路线,清理出来的垃圾要沿着这条路运到城外。”

“这里是用餐区,中午会在这里发放午饭。”

一套完整的流水线管理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江书晚看着地上的规划图,心中暗自得意。虽然她不是专业的项目经理,但基本的管理常识还是有的。

这时,周子墨走了过来。

他盯着地上的图看了半天,眼中的震惊越来越浓。

“江州牧!”他突然激动地跪了下去,“您这是…这是兵法啊!”

江书晚愣住了:“什么兵法?”

“伍什之制!”周子墨颤抖着声音说道,“您将民众分为十人一组,这不正是古之兵法中的'伍什之制'吗?”

江书晚眨眨眼:???

“还有这个组长制度!”周子墨越说越激动,“这分明就是'什长'、'伍长'的设置!您是在用军阵之法管理民众!”

不是,我就是想提高管理效率,怎么就成了兵法了?

“而且这个计件薪酬,分明就是古代的'论功行赏'!团队奖励更是连坐激励的精妙运用!”

周子墨站起身,看江书晚的眼神像在看神明。

“江州牧,您这套管理之法,可比肩古之名将啊!”

江书晚内心疯狂吐槽:大哥,我真的就是想搞个项目管理而已!

护卫队长李勇也凑了过来,看着地上的规划图,同样震惊不已。

“妙啊!”他拍手叫好,“这套阵法,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

“而且您看这个垃圾清运路线的设计,分明就是行军路线的规划!”

“还有这个用餐区,不就是军营中的炊事区吗?”

李勇越看越兴奋:“江州牧,您这是在训练民兵啊!”

江书晚想死的心都有了。

她只是想让这群人有序地干活,怎么在这些人眼里就成了练兵?

“咳咳,大家别想多了。”她干咳两声,“我们就是普通的基建工程。”

“是是是,基建工程。”周子墨和李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我懂”的神色。

江州牧这是在低调啊!这么高深的军事智慧,当然不能明说。

江书晚无奈地摇摇头,开始正式分组。

很快,三千多人就被有条不紊地分成了几十个小组。

每个组的组长都是那种看起来比较靠谱的中年汉子,他们拿着江书晚画的简易工牌,神气活现地指挥着组员。

“第一队的,跟我来领扫帚!”

“第二队集合!我们去修东街的那面墙!”

“第三队注意了,咱们负责的是北城的那条水渠!”

看着井然有序的场面,江书晚总算松了口气。

她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些藤条,让工匠们编成了简易的安全帽。

“这个必须戴。”她指着安全帽说道,“安全第一,不戴帽子不许上工。”

工匠们接过这些藤帽,面面相觑。

“州牧大人,这是什么?”

“安全帽。”江书晚理所当然地说,“保护脑袋用的。”

李勇在一旁看着这些藤帽,眼睛又亮了。

“妙啊!”他小声对周子墨说道,“您看这帽子的样式,是不是像军盔?”

周子墨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确实!而且这种藤条编制的盔甲,轻便又实用!”

“江州牧这是在给民兵配备新式军盔啊!”

“高!实在是高!”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军事机密。

江书晚在一旁听得直翻白眼。

大哥们,你们的想象力能不能不要这么丰富?

工程正式开始后,整个云州城变得热火朝天。

第一队的人拿着扫帚铁锹,开始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和积水。

第二队的人搬着砖瓦,忙着修补那些破损的房屋。

第三队的人拿着铁锹锄头,疏通着堵塞的水渠。

第四队的人搭着脚手架,修补城墙上的缺口。

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干得多就能拿得多。

江书晚站在一个小土坡上,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情大好。

虽然被误解了,但至少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时,清露跑过来报告。

“小姐,通判魏谦他们来了。”

江书晚转头看去,果然看到魏谦带着几个官员从远处走来。

这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州牧大人。”魏谦走到近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场面,可真是壮观啊。”

“还行吧。”江书晚淡淡地回答。

“不过,下官有个疑问。”魏谦眯起眼睛,“您这样大规模地组织民众,是不是有些…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