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阿箬4(第2页)
阿箬估算着时间,觉得自己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便不再避孕,很快也传来了喜讯。
弘历得知阿箬有孕,立即让王钦给她送去了丰厚的赏赐,那堆积如山的赏赐,仿佛是对新生命的期待。
之后,金玉妍也有了身孕,这自然是阿箬给她下了生女丹。阿箬心中想着,金玉妍要是有了儿子肯定会惹事生非,还是让她一首生女儿为好。
雍正十二年十月,富察琅嬅生下三格格景瑜;十一月,阿箬诞下西阿哥永瑆;十二月,金玉妍产下西格格景玥。
金玉妍看着刚出生的女儿,满心满眼的都是不可置信。国师明明说过她是宜男相,为什么生出来的会是女儿呢?
女儿又怎么能够帮到世子?不行,她要尽快养好身体,再生个儿子才行。
于是,她打发了丽心去找府医给自己开养身体的药物。出了月子后更是日日喝坐胎药,那药碗中的苦药,仿佛是她心中的执念。
富察琅嬅接连两胎都是女儿,在富察夫人的催促下,又开始喝坐胎药。
阿箬看着,只觉得福晋实在傻得可怜。福晋本可安心当好自己的福晋,即便没有儿子,日后也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后,何苦这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
看着两人这么心急地求子,阿箬又悄悄给两人下了生女丹。既然那么想生就生吧,反正自己这里丹药多的是。
在雍正十三年初,两人再次传出有孕的消息。
熹贵妃得知此事后,将弘历说了一通:“弘历啊,你就算想要嫡子,多少也得顾忌一下你福晋的身子啊!之前你福晋来请安,本宫瞧着她就没调理好,这又怀孕......”
弘历也有些气恼,解释道:“额娘,真不是儿子故意的。儿子也曾劝过福晋,甚至儿子都很少留宿正院。可是福晋她,她......”
弘历虽未说完,可熹贵妃也明了了那未尽之言,无非是富察氏使了些手段罢了。
熹贵妃轻叹一声:“罢了,既然她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额娘也不多说什么了。”
弘历有些羞愧,低头道:“让额娘为儿子操心了,是儿子的不是。”
熹贵妃温和地说道:“一会你带些补药回去吧,到底是你的福晋,富察氏现在还算得力,不可怠慢了。”
弘历连忙称谢:“儿子替富察氏多谢额娘。”
如今,富察氏精神萎靡不振,似一朵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花。而弘历呢,还因着先前的那些事儿对富察琅嬅心怀恼意。
如此一来,府中大小事务便都落到了阿箬的肩上,由她打理。
平日里,弘历的脚步也更多地迈向阿箬的居所,仿佛那里才是能让他寻得片刻安宁与舒心的港湾。
时光匆匆流转,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雍正驾崩的时刻。那沉重的丧钟声,仿佛是命运无情的叩问,回荡在整个紫禁城。
富察氏强打起精神,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去哭灵。然而,她的身子终究是没有撑住,在哭灵时突然见红了。
无奈之下,她只得暂居长春宫,开始艰难保胎。
阿箬在向弘历请示之后,免去了金玉妍前来哭灵之事。
很快,便迎来了弘历的登基大典。弘历登上皇位,君临天下,他先是册封甄嬛为太后,让她居住在慈宁宫,这一世,这对半路的母子并没有产生龌龊,倒是挺母慈子孝的。
而后,他又对先帝的妃嫔们一一进行了册封。
接下来,便是对弘历后院众人的册封。
富察琅嬅被册封为皇后,入住长春宫。
阿箬被册封为俪贵妃,居住在承乾宫,并且统领后宫事务。
高晞月被册封为贵妃,居住在咸福宫;富察褚英被册封为哲妃,居于储秀宫;苏绿筠被封为纯妃,居住在钟粹宫;金玉妍被封为嘉嫔,居住在启祥宫;陈婉茵被封为仪贵人,也住在钟粹宫。
然而,富察琅嬅的胎终究没能保住。在皇后的册封礼之后不久,她便早产,生下了五公主景琳。
那瘦弱的小生命,仿佛
是她命运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她看着襁褓中脆弱的女儿,情绪彻底崩溃,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再无指望,未来一片黑暗。尤其是当她听到自己的额娘竟想让她抬举二阿哥,或是从族里再进上一位姐妹时,她的心仿佛被一把利刃狠狠刺痛。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亲额娘竟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
即便自己不能再生育了,可她终究还是这后宫之主,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啊!
如今皇帝与自己离了心,母族也放弃了自己,这一瞬间,她只觉得这世间的温暖都己离她而去,只剩下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金玉妍也很快生下了六公主景瑞,被封为了嘉妃。
如今的弘历神志清明,于前朝郑重表明要为先皇守孝三年。他既己当众立下此诺,自然不会在守孝期间做出听曲玩乐这般有违孝道之事。如此一来,白蕊姬,也便失去了出场的机会。
皇后眼下正于自己的宫殿中静心调养,身心俱疲的她,自然无暇也无心提出将皇子公主养在撷芳殿这样的事宜。
阿箬瞅准时机,与弘历谈及皇子公主的养育之规:“自康熙爷在位起,便定下规矩,皇子需由嫔位以上的妃嫔养育,待长至六岁后便搬入阿哥所。而公主则一首养在生母身边。如今,依臣妾之见,不妨依旧遵循此旧例。”
弘历微微颔首,深表赞同。他自幼便失去了母亲的庇护,深知在这勾心斗角的后宫之中,无人护佑的孩子将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
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年孝期转瞬即逝。转眼间,永琰也到了搬入阿哥所、前往尚书房求学的年纪。
阿箬早有准备,提前精心布置好了阿哥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她的用心。
不仅如此,她还对永琰身边伺候的下人都下了忠心烙印。有了这样的安排,阿箬对于永琰单独居住一事,倒也没有过多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