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不归 作品

分卷阅读215(第2页)

 自从自己因病休养,命女子代替阅看文书以来,妇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且权力也依然在手中。

 所以,便一直如此。

 突然殿内有叹息落地。

 褚清思看向女皇:“圣人有烦忧?”

 妇人将洛阳、长安这些三公宰相等中央高官所陈的谏言一同推向女子:“都是谏言吾不应幽禁太子的,又或是要吾再思虑储君人选的。”

 褚清思随手拿起一张帛书。

 不用多想就知道后者必定是武氏的人,但不会是武陵仪。

 因为太子是平乐公主的同胞长兄,并极其崇敬自己这位长兄,而女皇宠爱女儿胜过武氏子弟,所以武陵仪不敢惹怒公主。

 少顷,一名寺人前来禀报:“圣人,五郎已将《孝经》看完,并为此写了一片大赋。”

 女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再送《孝子赋》去。”

 近一月来,妇人频繁遣人将《孝经》等言明孝德的经典送入甘露殿。

 见其心中还在期盼着与长子重铸亲情,褚清思抓住时机开口:“太子会知道圣人的心是有多爱他的。”

 展开长子所写的竹简,妇人笑道:“他在二十余岁就已经成为父亲,岂会不知道父母的爱子之心有多重。”

 褚清思余光扫到帛书,其中所写字字都是对孝的感悟,没有任何激进的言语,她放心的缓声谏言:“可天下的父母与儿女又岂会毫无隔阂,永远相亲相爱呢,观音从前与阿爷长兄就时常会争执,也有想法相悖的时候,然后会对彼此说狠话。”

 “阿爷昨日还威胁要将我与长兄送去陇西,翌日清晨却主动来与我们用朝食。”

 “长兄说再也不与我们交谈,很快又喋喋。”

 “而观音拍着胸脯立下豪言绝食,可从来未坚持过一日。”

 “虽然儿不能与圣人、太子相比,但亲情大约都是一样的,没有过争执的亲人又真的算是亲近吗?”

 听到这些趣事,妇人被逗笑:“褚公看似固执,原来家中是如此其乐融融。”

 使女皇精神放松以后,褚清思循循善诱的引出昔年的事情:“观音身体自小孱弱,从五岁起,每有大病就会去佛寺幽居,但那时大慈恩寺还未营建,所以我起初是在长安弘福寺。”

 “七岁那年的夏四月,我再次大病幽居,可也因此亲眼目睹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的弱疾去祈愿长命康健,为此还居住在佛寺抄写了十日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