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不归 作品

分卷阅读209(第2页)

 她清楚的知道,必须从这些人手中积累自己的政治基础。

 而女皇如今重用的人都是武氏,对武氏也有天然的依赖,所以自己当下也必须要与武氏的人交好,而非成为其敌人。

 既然武陵仪以为韩王不能从突厥回到洛阳是她的功劳,因此赏识她,要与她结交,那又何乐而不为。

 *

 然在太初宫以东的宫室中,却是君臣相持的局面。

 李询坐在高于堂上一个足腕的北面,六足几案全是所堆砌的文书,即使上阳宫今日开始治政,但昨日的文书也仍需继续阅看。

 何况上阳宫只处置重大的事情,有些小事或琐碎的政务皆由太子宫治理。

 但他并无怨言,自古无政治理的太子才是最使人战战惶惶的。

 几名太子属官也分席列坐在堂上。

 其中太子左庶子杨隽率先出声:“五郎,这次就是一个时机,我们为何不抓住呢,若是事成就无愧于先祖、先王,更能振我朝赫赫威严。”

 李询恍若未闻,认真看着公文。

 太子舍人上官神力也随之应和:“如今女皇身体已经出现问题,政事也皆在五郎手中,此时夺回天下最好的时候,难道你我真的还要等女皇不在了,等着,五郎莫要忘了,那时还有武氏三王在,恐怕最后女皇也未必会将。”

 “五郎!”

 “你是陇西李氏的大宗,是先王之子孙!”

 李询抬眼,眼中流露出警戒,他知道阿娘从来都不放心自己,一直都遣人斥候自己太子宫的情况。

 “慎言。”

 仅仅两字,但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太子眼中独属于帝王的威吓。

 跪坐着的杨隽却猛然直起身体,以双膝在坐席上转过,面朝着太子,双手往左右一挥,交叠在身前,宽袖也伏贴于地。

 他伏拜叩首,情真意切道:“上官舍人所言虽然僭越,但其中也并非没有道理,五郎是应该为自己而谋了。”

 面对这般温和而不激进的谏言,李询才终于正视前方,欲要聆听。

 太子官署中的左右庶子比拟侍中、中书令。

 杨隽也认真为其剖析:“女皇的身体从来都是康健无虞的,此次虽然只是小疾,但其精神却远不如从前,甚至都不如几月以前,且人衰老之后,一旦有所溃败便再也难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