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第2页)
明堂自隋帝始就有心修建,后大唐建国,天下初定,无暇顾及,待天下安定,又因大儒意见不一而未能实施。
至高宗,则是未议先崩。
继承高宗遗愿的武后取前人之鉴,选择不取大儒之意,以雷霆之势下令建造,而大周国祚也从此始。
明堂是武后自认的天命所归。
因为隋唐五位帝王都未能成功之事,她成功了。
在建成之际,吐蕃及诸夷也皆遣使来贺。
武不文望着前方束冠穿圆领袍的妇人,叉手行君礼:“圣人。”
女皇眯了眯眼,笑道:“韩王来见吾,可是宗庙选址一事有所进展。”
虽然其母窦夫人在五十而逝,但是宣夫人享年九十岁,长逝之际仍耳聪目明,已经五十而有六的女皇就是承继外祖母宣夫人的长寿健壮,依然神采奕奕,眼睛有光,利若鹰隼。
武不文心虚地低下头:“宇文罗还在勘测洛阳及其四周的地形,相信不日就能选定。”
女皇忽然沉默,望向那遥远的长安。
而武不文也因此突生忧虑,惟恐女皇会心软,放弃迁都、立武氏宗庙两件事,当下就不顾来时谋士所出的策略,迫切出言试探:“不知圣人近日可是召见太子来了洛阳?”
女皇看了这位犹子[1]一眼,并未直言,只是意味不明的笑问:“难道韩王在洛阳见到太子了?”
武不文迅速陈说自己的忠心:“圣人刚即位,臣身为宗室子弟,始终以卫戍大周国祚为己任。”
仅是俯瞰明堂还不够。
女皇背过手,沿着浮屠内所设的木梯往上慢走,声音舒缓慈和,还有疏朗的笑意,似为母者在向外人夸耀自己的孩子:“依照佛奴的性情,此事也在情理之中,他仁孝有德,天下诸儒与褚相、崔相等人也都心甘情愿的追随在他身后,何况他的身体内终究还是流有高宗的血液,又岂会坐观吾在洛阳立宗庙。”
武不文跟随其后,闻见女皇所言,急切进谏:“但如今圣人才是天下之主,一国祭祀皆在宗庙,岂能不立?”
有宗庙,他们武氏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女皇微顿,望着身前才能平庸的武不文,赞赏的颔了颔首,眸光也渐冷,惟剩为帝王者的赫赫威严:“韩王言之有理,大周是要有自己的宗庙。”
见况,武不文欣喜不已,可言行间却不慎又再次操之过急:“太子车驾于鸡鸣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