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第2页)
这,便是以退为进,先示弱,后夺取。
用在争宠上好用,用在争储上,同样如此。
大皇子顿时心动,如获至宝,对汪启元也从一个简简单单自己阵营里的人,上升到心腹的程度,很快,对其信重便超过了胡丞相,十分倚赖。
他按照汪启元的说法一一去做,果然,不久后,圣上便龙颜大悦,称赞其有“君子之风。”
赵天阙的通行令再次被放出,常仕进的“失言之罪”也被轻拿轻放,关了几天后,便被放了回去,官复原职。
三皇子憋闷不已,对汪启元一党也更加厌恶起来。
话说赵天阙在京城中一年,受了不少委屈,可真正一封吐槽抱怨的信都没有给童启写过,汪启元等人的信寄过去的,也被她令折继世、李元昊悄悄追了回来,不允许发出。
报喜不报忧。
她总不能一辈子倚赖山长,总也要成长起来的。
所以童启一整年都不知道赵天阙在京城发生的事情,还以为她过的很好。
这就导致两个人极大的信息差。
这一次,逃出京城,重新回到童山长身边,李元昊、折继世等人才狠狠告了一状,与童启说明了京城发生的事情,包括他们与三皇子的博弈。
童启听闻后,顿时怒不可遏,连发了十道折子,怒骂三皇子不配为君,欺负小孩,同时责怪三皇子妃没有母仪天下的胸襟,不配为后,批的那叫一个文采飞扬,连登了半个月京城八卦榜榜首。
令三皇子一党嫉恨不已,直接与华夏书院彻底割裂。
不少人都议论童启不会为人。
你说你都支持了三皇子那么久了,他好不容易被封为储君,眼看着从龙之功近在咫尺,怎么就不能忍忍呢?
可童启不愿意再忍了。
他早就知道大奉朝要完蛋,不管是大皇子即位还是三皇子,结果都不会有多大差距。
能坚持几年,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既如此,何必还非要讨好附和呢?又不像是学院刚刚办起时那样需要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现在他不少学生也都进入朝堂了,自己也颇受圣上的看重,真要对一对,没准谁胜谁负呢?
三皇子显然也知晓,所以并没有公开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