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0(第2页)
杨舟万只能根据文字留存等记录,来重新了解和学习这个岗位上的内容。
许是受到山长的影响,他实际上并不讨厌武将。
相反,因着每天都要锻炼而养成的习惯,他多多少少也能够打上个几套拳来,用作养身,再加上蹴鞠赛时与柏大将军等人的相处,这令他对一些武将相关的事情都十分好奇。
也深谙武将的品性,不喜欢磨磨唧唧,咬文嚼字的人。
所以从见面初始,他便尽量用大白话来解释交流,碰上他们不明白或者不懂的问题,也极为耐心,甚至连公文交接都给换成了表格样式,统一用数字作为记录,工整而简单,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得到了不少武将的欣赏与欢迎。
连带着整个军器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不少。
负责军器监所有工作的,乃是一位姓厉的大臣,原本他听闻三皇子要调人过来,还以为又是一个受到家族庇荫,来混日子的,因此并未放在心上,可没想到竟然有点东西?
一来二去,便上了心,潜心观察起来。
见其既年轻又沉稳,顿时起了培养之意。
其中细处,不再赘述。
只说齐大人等使团顺利回到京都,向圣上细细禀明了和谈之事,谈及童启阴阳二谋之论,令皇帝龙心大悦。
不仅将所有人封赏了一遍,也顺带着给童启封了个龙图阁直学士的官来。
虽没实权实职,□□誉性却极强,通常只授予有一定官阶品级且在文学上有极高造诣的官员。
这就很有意思了,童启连乡试都没考呢,便先领起俸禄来了?
而且还是从六品的俸禄!
别说童启了,就连朝中的大臣们都疯了。
哪里有这么儿戏的?一箭射杀西夏小王子,不仅没处罚,反倒还给封官?
若人人都跟着学的话,那天下成什么了?就是再受宠也没有这样宠爱的!
劝谏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往内阁,引得胡丞相等人焦头烂额,连大奉朝报纸也连登了好几日这个消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豪门世家,书香门第,里里外外皆一片哗然与质疑声。
可皇帝不管,皇帝任性。
他就这么封赏了,且亲自下诏,令童启不必进京谢恩,继续培养学生,参加科举即可,他等着对方光明正大考上状元,朝堂相见的时候。
如此赤裸裸的偏向,简直比封官还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