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佳鱼 作品

分卷阅读170(第2页)

 但娴玉却觉得,还有更好的办法,比如做一条咸鱼什么的, 那不是更加安全、性价比也更高?

 这个方法, 还是她从三阿哥身上学到的。

 所以说, 这几位阿哥都没有一个是白给的呢。

 看史书上的评价, 哪里有现实中接触更直观。娴玉在帮着张友士筹办医学馆的这段儿时间里,倒是有机会把几个阿哥都接触了一遍。

 其中最让她感兴趣的,果然还是三阿哥。

 这位三阿哥,今年虚岁十八,比四大爷大了一岁, 是诸位年纪比较大的阿哥里, 最低调、最淡泊的一位。

 虽然四大爷颇有些年少老成,但是三阿哥显然更具有文化气息——这位三爷是出了名的文化人,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还要参与编撰史书和字典。

 那可是《康熙字典》,一般人不可能干这个事儿的, 得是康师傅认可的“博学”之人才行。

 显然三阿哥拔得了头筹,成为众位对皇位跃跃欲试的阿哥们中的清流。

 当然,后来但凡是读过大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 这位三爷走的也是“韬光养晦”的路线,甚至前期走得比四大爷都好,只是后来稍微有些没绷住,提前露馅儿了, 才让康师傅果断选择了更加能装的四大爷, 但是吧,前期的时候, 这个方法真的挺有用的。

 想象一下,你有一群能干的儿子,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都想要你的家产。

 只有一个儿子,跟其他的都不一样,他不争不抢,只沉迷学术、不是编史书就是搞字典,真的,非常淡泊名利,一看就是个好孩子。

 康师傅后来对三阿哥也是十分青睐,他那个时候经常去三阿哥府上,就是看中了这个老三不声不响、不争不抢。

 当然,同样人设的也还有四大爷。

 只不过,这俩的人设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儿不同。

 三阿哥更偏重于学者范儿,而四大爷更注重务实肯干风。

 总之,只要不觊觎皇位,他们都是康师傅的好大儿。

 可惜,这些也都是假象。

 所以说,到了最后,康师傅应该很失望,所以才直接把皇位胡乱给了四大爷了吧?

 不过这并不耽误三阿哥在早期吃到了很多康师傅宠爱的红利——什么封亲王啦、开府啦、赏赐啦,康师傅每年都要来府上吃家宴啦。

 恍然之间,还真有种民间父子的意思了。这都算是天伦之乐了吧?

 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