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望暮野星 作品

第219章 农桑宴

皇家农庄的鎏金匾额在晨光里晃得人眼晕,连片的稻田顺着缓坡铺展开,稻穗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就翻起金浪。林悦穿着身月白长衫,头发束成利落的发髻,手里摇着把素面折扇,混在人群里晃荡——这是她特意选的“男装”打扮,既方便观察,又能避开那些想攀关系的官员。

 “农桑本味” 早在聚会筹备阶段,林悦便向南宫皇上提出建议——摒弃以往宫廷宴的山珍海味与奢华摆盘,改用田间常见的五谷、时蔬为主要食材,连盛菜器具都选用印着稻穗纹的陶土盘,摆出“五谷丰登”的朴素造型。这一建议既贴合“农桑聚会”的主题,也让御厨们跳出“宫廷菜式”的束缚,做出的粟米糕、青菜卷、腊肉等菜品,既有农家烟火气,又能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地里长出的美味”。

 聚会当天,她看到长条桌上的菜品与自己设想一致时,眼底藏着笑意,还特意拉着扮成小厮的小桃驻足观察,轻声夸赞御厨“懂了农桑的真意”,这份对“质朴”的坚持,从源头就与那些追求排场的官员划清了界限。

 “阿悦,你看那!”小桃扮成小厮跟在身后,压低声音指向不远处的长条桌,“御厨们真按你说的,把菜摆成‘五谷丰登’的样子了!”林悦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长桌上摆着金黄的粟米糕、翠绿的青菜卷、酱色的腊肉,连盛菜的盘子都是陶土做的,边缘还印着稻穗纹,透着股农家的质朴。 这是南宫皇上采纳的建议——农桑宴本该有农桑的样子,别搞那些山珍海味的虚头巴脑,要让来的人看看,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也能做成佳肴。

 御厨们刚开始还犯愁,后来按着林悦画的图纸一试,倒觉得新鲜,连皇上看了都笑着说:“这才像话,农桑宴就得有农桑的味儿。” 可到场的官员们显然不这么想。

 林悦刚走到稻田边,就听见两个穿锦袍的官员在低声议论:“这农桑宴真是越来越寒酸了,连燕窝都没有,就摆些粗粮野菜,皇上是越来越小气了。”

 另一个附和道:“可不是嘛!要我说,这聚会就是走个过场,真想懂农桑,还得看我们这些管农事的,那些在地里扒土的农夫,懂什么叫‘劝农’?”

 林悦挑了挑眉,没说话,转身往另一处走去。刚走到农具展示区,就见个留着山羊胡的官员正对着架曲辕犁指手画脚:“这犁做得太笨重了,农夫哪有力气拉?依我看,得改成象牙柄的,既轻便又体面。”旁边的小厮连忙点头哈腰:“李大人说得是!您这眼光,可不是那些乡下农夫能比的。”

 林悦忍不住笑出声——这李大人怕不是连田都没下过,曲辕犁的优势就是省力,改成象牙柄不仅没用,还得沉上好几斤。李大人听见笑声,回头瞪了她一眼:“你这小子,笑什么?懂不懂农事?”

 “略懂一些。”林悦收起折扇,拱手行礼,“只是觉得大人说的‘象牙柄犁’,怕是不太适合下地。农夫种地要的是实用,不是体面,真把犁改成那样,怕是没人拉得动。” 李大人愣了愣,显然没料到这个“小年轻”敢反驳他。

 他上下打量林悦一番,见她穿着普通长衫,没戴官帽,眼里立刻露出不屑:“你是谁家的小厮?也敢在这里妄议农事?我管农事的时候,你还在地里玩泥巴呢!” 周围的官员闻声围过来,都抱着看戏的心态。小桃急得想上前,却被林悦拉住。

 她笑着反问:“大人管农事多年,想必知道今年京郊的稻谷亩产多少吧?知道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小麦,什么样的适合种粟米吗?知道农夫种一亩地,要花多少力气,能收多少粮食吗?” 这三连问把李大人问得哑口无言。

 他平时只管催缴赋税、应付上级,哪真的去地里看过?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又不能承认自己不懂,只能硬着头皮说:“亩产……亩产自然是高的!土壤的事,自有下面的人管,我是管大事的,哪用得着记这些小事?”

 “这些可不是小事。”林悦往前走了一步,声音提高了些,“农桑的大事,就是让农夫能种好地、多收粮。要是管农事的官员连亩产多少、土壤好坏都不知道,只知道讲究体面、摆架子,那农夫的辛苦谁来体谅?地里的收成谁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