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

第五十九章,两情若是久长时

 

【苏辙想了想,还是将自已的猜想和盘托出。】

 

【再次确认了周围没人,苏辙不由地放低了声音:“小弟,这些都是我的猜测,也做不了准。皇帝出尔反尔,胸无大略,偏听奸臣,不似人君!”】

 

【苏轼瞪大了眼睛,这是为人臣子该说的话?】

 

【苏辙继续道:“皇帝当初罢免李中丞,割地求和,然现在又反悔求和,丝毫不考虑金国兵锋和我国兵力,宰相已然劝过,但李邦彦从中作梗,皇帝决心要收回三镇了。”】

 

【苏轼听的都气愤了,当初不想割让,就让李纲领军继续打呗,本来大好局面,突然罢免了李纲要去割地求和。现在议和成功了,又突然要反悔,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

 

【苏辙继续道:“现在汴梁防务尽在李邦彦手中,但此人志大才疏,只懂溜须拍马,毫无能力,若是金军兵临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苏轼道:“汴梁三道防线,就算割让了三镇,也还是有两道呢,怎么可能轻易……”他本想说怎么可能轻易兵临城下,但一想,半年前不就轻轻松松打到汴梁了吗!】

 

【苏辙自然也明白,继续道:“李中丞病重,到时候事态危急,怕是也已无力挽狂澜,我们得早做打算!”】

 

【苏轼道:“既然你预测事态如此严峻了,就没有什么布置吗?”】

 

【苏辙笑了笑:“怎么可能没有?这段时间,有不少文武双全的才俊,都陆续外放到地方历练,就是有练兵备战之意,你也是其中之一。”】

 

【这事不是苏辙干的,苏辙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但他也算是这些人的核心成员了。】

 

【苏轼这才放心,又道:“大哥你刚才说的康王,又是怎么回事?”】

 

【苏辙想了好一会,才道:“此事还无定论,不提也罢。”】

 

【苏轼自顾说道:“上次金军围城,康王被送去为质,但金军见其表现刚毅,被金人怀疑并非真皇子,才返回了汴梁。此事听来真真可笑,我大宋皇子只因不肯写降表,便能被称为刚毅,便能怀疑并非真正的皇子,简直可笑,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苏轼说着有些愤恨,有些悲呛,不知是为谁。】

 

【苏辙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轻声道:“也说明康王贤明。”】

 

【三日后,正是七夕。】

 

【苏家一家人共度佳节,但气氛却有些低沉。】

 

【对于苏辙的决定,一家人都没法反对,只是担心两兄弟留在汴梁,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明日,苏府便以苏老夫人思念家乡为由,返回扬州。】

 

【两个儿媳妇纯孝,自然要亲自侍奉母亲。】

 

【七夕佳节,林婉却是泪眼涟涟。】

 

【两人虽然已经成婚六年多,孩子都有两个了,但依旧情意绵绵。】

 

【林婉自然知道自已回乡的真正原因,虽然不敢信,但既然大哥和夫君都这么说了,也就觉得可能是真的了。】

 

【此番离别,不似以往,只是去赶考或者去外放任官,而是大厦将倾,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