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马屁诗?
第三十七章,马屁诗?
【丹青谁作此奇观,】
【万里风光尺幅间。】
【山色浓于新雨后,】
【溪声清在夕阳边。】
【花开别院春长在,】
【鸟立高枝意自闲。】
【老去渐消尘俗念,】
【愿携蓑笠傍林泉。】
【这书生颂完全诗,众人齐声叫好。】
【苏轼听着,也觉得这诗不错。】
【很快,又有人上来献诗,这次是个年纪稍大的中年男子,看样子,也还未考取功名。】
【淡墨轻皴远岫斜, 】
【数枝红艳出晴沙。 】
【画师自有通神笔, 】
【不写春风写物华。】
【众人再度叫好,连司马老先生也夸了两句,中年男子喜不自胜。】
【苏轼不知道前面有没有献诗,但就这两首,也都挺优秀,中年男子下台之后,竟半天没有人再来献诗。】
【苏轼想到母亲的期望,想到家里的困境,便想着:“若是我能做出好诗,让这老先生夸赞几句,说不定那什么参军学官的,自已就会找上门来。”想罢,便立刻开始在心中构思。】
【大宋朝的风气,看一个人看的就是这人的名望。所以很多学问家,都喜欢养望。至于处理政事的能力,倒在其次了。】
【很快,苏轼有了构思,快步走上台去。】
【有官员笑道:“你这小娃娃也要作诗吗?”】
【苏轼现在还梳着童子髻,不怪别人这么问。】
【苏轼不卑不亢应道:“这位老大人,学生正有一首诗要献上。”】
【司马老先生见苏轼着实年轻,笑道:“来听听看,这小娃娃能作出什么诗来。”】
【苏轼又朝着司马老先生躬身行礼,道:“学生做了一首五言绝句。”然后缓缓吟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司马老先生好奇地听着,听完之后,哈哈一笑,道:“你这小朋友倒是聪慧,心思很是巧妙啊!”】
【本来大家觉得这首诗也就一般般,但司马老先生说了,众人也附和道:“正是正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确实巧妙!”】
【见各位官老爷再也没有找自已问话,苏轼又行了一礼,然后退下台来。】
【报名号什么的,自然没有。若是有心人,自然会来打听。】
【苏轼诗也做了,就等结果了。然后四处张望着,想要找自已大哥。却在远处又看到了那个画画的小姑娘。】
【苏轼连忙跑了过去,看到她正画着刚才自已在台上的情景。】
【画中,自已虽然个子矮,但站得直,把自已那种文人风骨,画的很是高傲,苏轼看着爱不释手。并且他隐隐觉得,自已好似才是这幅画中的主角。】
【苏轼忍不住道:“姑娘,这幅画可能卖给我?”】
【小姑娘瞥了他一眼,道:“不卖!哼,马屁精!”】
【苏轼一愣,有些尴尬。刚才自已做的诗,确实有拍马屁的嫌疑,主要就是为了引起司马老先生的注意。但在场的所有人,哪个不是拍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