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 作品

第728章 江淹《望荆山》

望荆山江淹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晏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望荆山》赏析

《望荆山》是江淹行役江汉时所作,通过描绘荆山一带的山川景象,抒发内心复杂情感。

一、主题

此诗以行役为背景,前半部分描绘荆山及其周边广阔的地理风貌与萧瑟秋景,后半部分触景生情,抒发岁末羁旅的哀愁、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人生不如意的悲伤,展现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与无奈。

二、艺术特色

1.宏大开阔的开篇:“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开篇点明因奉义来到江汉,“楚塞长”勾勒出楚地关塞绵长,给人以空间上的宏大感,为全诗描绘了广阔的背景,奠定深沉基调。

2.细腻的景物描写:“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从多个角度刻画秋景。“寒郊无留影”突出郊野萧索,万物凋零;“秋日悬清光”描绘秋日天空清澈,阳光清冷;“悲风桡重林”以拟人手法写悲风吹动树林,“桡”字赋予风动态感;“云霞肃川涨”描绘云霞笼罩,川水仿佛都凝重起来,营造出压抑、悲凉氛围。

3.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将情感融入景物。如“寒郊”“悲风”“零泪”等词,将羁旅的孤寂、岁末的忧伤与秋景融合,借景抒情。“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以玉柱空对寒露、金樽徒然含霜,暗示时光流逝、理想落空,强化哀愁。

4.音乐烘托情感:“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听到“苦寒奏”与“艳歌”,都引发悲伤,以音乐渲染,强化诗人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三、文化价值

1.反映南朝行役诗特点:南朝行役诗常借旅途所见抒怀,此诗通过行役江汉所见荆山景色与自身感受,展现南朝行役诗借景抒情、感慨人生的特点,为研究当时诗歌创作风格提供范例。

2.体现文人情感共性:诗中表达的羁旅愁思、时光感慨等情感,是古代文人共有的,反映当时文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引发后人共鸣。

解析

1.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奉义”表明诗人是秉持着某种道义、使命,或是因公务派遣来到“江汉”地区,即长江和汉水一带。“始知楚塞长”,“楚塞”指楚国边境的关隘,这里泛指江汉地区的关防要塞。诗人初到此地,才真切感受到楚地关塞的漫长辽阔。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行程缘由与所处地点,还以宏大的空间感,为全诗奠定了深沉、壮阔的基调,暗示着诗人将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展开复杂的情感体验。

2.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南关”指南方的关隘,“绕桐柏”描述出南方关隘环绕着桐柏山,桐柏山在今河南、湖北交界处,地势险要,是南方重要的地理屏障。“西岳”并非通常所说的华山,此处应指荆山以西的山脉,“出鲁阳”表示这些山脉延伸至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这两句从空间上进一步拓展,详细描绘了荆山周边的地理形势,展示出荆山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域的广阔,让读者对诗人所处的环境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3.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寒郊”描绘出秋冬时节郊外的寒冷与荒凉,“无留影”说明万物凋零,已不见生机勃勃的景象,天地间一片空旷寂寥。“秋日悬清光”,秋天的太阳高悬天空,洒下清冷的光辉,“清光”一词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这两句通过视觉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