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 作品

第722章 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江淹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

 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

 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

 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

 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赏析

 一、主题

 此诗为江淹随从冠军将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时所作,借描绘庐山香炉峰的奇幻景色,融入对道家仙境的向往以及个人情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追求隐逸的志趣,同时也流露出对建平王的追随之意。

 二、艺术特色

 1. 用典开篇,奠定氛围:诗的开篇“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广成子是传说中黄帝时期的仙人,喜好神鼎修炼;淮南王刘安笃好丹经,醉心炼丹求仙。运用这两个典故,为庐山香炉峰蒙上一层神秘的道家求仙色彩,暗示此地充满仙灵之气,为全诗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

 2. 绘景奇幻,层次分明: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庐山香炉峰景色。“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从地面的瑶草玉树到空中的绛气白云,色彩鲜明,高低错落,构成一幅奇幻瑰丽的画面。“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则通过俯瞰山涧如蜿蜒之虹、俯见流星划过的描写,进一步增强景色的奇幻感与动态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人巧妙融入情感。“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借以兰草为席、临风含情的举动,抒发内心复杂情感。目睹庐山的神奇美景,诗人愈发坚定隐逸之心,“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直接表明自己要像松柏一样隐于山林,不屑追逐世俗虚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使情感表达自然流畅且真挚深沉。

 4. 收束得体,委婉表意:结尾“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既表达对建平王诗作的赞赏,又委婉传达愿意追随其左右的心意,收束自然得体,在展现个人志趣的同时,巧妙回应随王登山这一背景,使诗歌主题更为完整。

 三、文化价值

 1. 反映南朝求仙风尚:诗中对道家求仙意象的运用,如广成子、淮南王以及山中仙灵等,反映出南朝时期社会上盛行的求仙问道风气,为研究当时的文化思潮和宗教信仰提供了文学素材。

 2. 体现山水诗发展:该诗将山水描写与个人情志、用典相结合,既继承了前代山水诗描绘自然景观的传统,又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方面有所发展,丰富了山水诗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对后世山水诗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解析

 1.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

 - 解析:“广成”指广成子,传说他是黄帝时期的仙人,居住在崆峒山上,黄帝曾向他请教修身至道之要。广成子喜爱炼制丹药的神鼎,神鼎在古代炼丹术中是关键器具,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之道。“淮南”指西汉淮南王刘安,他笃好道家学说,召集门客撰写《淮南子》,并热衷于炼丹求仙之事。这两句开篇运用典故,借广成子和淮南王对炼丹求仙的痴迷,暗示庐山香炉峰与道家求仙的渊源,为全诗营造出神秘、超凡的氛围,表明诗人对道家求仙文化的关注与向往。

 2. 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 解析:“此山”即庐山香炉峰,诗人直言这座山栖息着鸾鸟与仙鹤。鸾鹤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仙人的坐骑或伴随之物,是祥瑞和仙境的象征。“往来尽仙灵”进一步强调,仿佛在这庐山香炉峰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神仙精灵。这两句承接开篇的道家氛围,直接描述庐山香炉峰充满仙灵之气,强化了山峰的神秘与超凡脱俗,让读者感受到这里宛如仙境一般。

 3.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 解析:“瑶草”是传说中的仙草,常与仙境相连,“翕赩”形容光彩盛貌,描绘出瑶草正绽放着鲜艳夺目的光彩。“玉树”同样是仙境中常见的树木,“信”表示确实,“葱青”描绘出玉树葱茏青翠的样子。诗人通过对瑶草和玉树的细致描写,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态,展现出庐山香炉峰宛如仙境般的奇幻美景,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神秘色彩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仙境氛围。

 4.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 解析:“绛气”指红色的雾气,象征祥瑞之气,“萦”为萦绕,“薄”指草丛、树林等植被。红色的雾气在山下的草木间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瑰丽的感觉。“白云”是天空中常见的自然景象,“杳冥”表示高远深邃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在高远的天空中飘浮,直至那渺茫的苍穹。这两句从色彩和空间上形成鲜明对比,一红一白,一下一上,描绘出庐山香炉峰上下不同层次的云雾景观,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意境,使仙境的氛围更加浓郁。

 5. 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

 - 解析:“中坐”表明诗人身处庐山香炉峰的山腰位置,“瞰”为俯瞰。诗人坐在山腰向下俯瞰,能看到蜿蜒曲折的山涧如同彩虹一般。“俯伏视流星”则是说诗人俯下身去,仿佛能看到流星划过天际。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俯瞰的角度描绘出庐山香炉峰周围景色的奇幻与壮丽,山涧如蜿虹,流星似可触,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和画面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