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 作品

第696章 虞羲《数名诗》

数名诗

 

虞羲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

 

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

 

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

 

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

 

五日来归者,朱轮竟长陌。

 

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

 

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奕奕。

 

八表服英严,光光满坟籍。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

 

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

 

……

 

赏析:

 

虞羲的《数名诗》独具特色,以数字贯穿全诗,描绘了主人公一生境遇,反映社会现象,抒发复杂情感。

 

一、结构精巧,数字串联人生轨迹

 

1. 以数为线,脉络清晰: 诗中巧妙运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构建起全诗框架。从“一去濠水阳”开启漂泊之旅,到“十载职不移”的官场沉浮,数字如同线索,串联起主人公人生不同阶段与重要事件,使诗歌叙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独特结构,使读者能直观感受主人公人生变化节奏,增强诗歌连贯性与节奏感。

 

2. 数字递进,强化情感层次: 随着数字递增,主人公境遇与情感不断变化深化。从初为远客的漂泊,到两鬓斑白的无奈,再到官场波折及最终归乡的沧桑,情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数字不仅是简单计数,更像情感催化剂,强化了诗歌情感表达力度,让读者深刻体会主人公一生的起伏与心境变迁。

 

二、内容丰富,多面展现人生百态

 

1. 漂泊与贫困的无奈: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描绘主人公背井离乡,常年漂泊,两鬓斑白却因家贫生活困窘,对诸多事无奈。“连翩”写漂泊的持续,“飒已垂”形象刻画白发骤生,深刻展现生活重压下主人公的凄凉与无助,反映底层人民为生活奔波的艰辛。

 

2. 官场与世俗的写照: “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借庭院荒芜、徭役繁重,表达对官场烦扰与社会现状不满。“四豪”句则暗示世俗对财富与权势追逐,即便有黄金百两,若豪杰坚守志向,也无用处,凸显官场与世俗价值观冲突。“五日来归者,朱轮竟长陌。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描绘主人公归来时,朱轮马车满路,轻薄少年追随的场景,揭露世俗对权势财富趋炎附势,讽刺世态炎凉。

 

3. 荣耀与落寞的落差: “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奕奕。八表服英严,光光满坟籍”,展现主人公曾凭借才华声名远扬,宾客众多,事迹载入典籍的荣耀。“七发”代指才华出众,“光光满坟籍”强调声名显赫。然而,“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又道出坚守学问却仕途不顺,十年未升职,最终归乡面对坟墓的落寞。荣耀与落寞巨大落差,反映人生无常与命运弄人。

 

三、情感复杂,交织感慨与愤懑

 

1. 对命运的感慨: 诗中处处流露出主人公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慨。从年少漂泊,到年老归乡,一生历经坎坷,却未得理想归宿。如“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体现对时光流逝、命运波折的无力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2. 对社会的愤懑: 同时,诗歌蕴含对社会现象的愤懑。对徭役繁重、世俗趋炎附势及官场黑暗的描写,表达诗人不满与批判。“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讽刺社会重财势、轻才德,揭示社会现实丑恶,抒发内心愤懑不平。

 

四、艺术特色

 

1. 巧妙用典,含蓄表意: 运用“七发”等典故,以简洁文字丰富诗歌内涵,使表达更含蓄。读者需了解典故才能深刻体会主人公才华与声名,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2. 对比鲜明,增强效果: 荣耀与落寞、坚守志向与世俗追逐形成鲜明对比。如“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奕奕”与“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对比,突出人生变化无常,强化诗歌感染力与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解析:

 

1.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

 

- 解析:“一”作为起始数字,引出主人公的人生行程。“濠水阳”点明出发之地,“阳”表示濠水北岸。“连翩”描绘出主人公接连不断、一程又一程地远离家乡,开始了漫长的客居生涯。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离乡背井、漂泊不定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毅然踏上远方征途的决然以及随之而来的孤独与未知。

 

2. 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

 

- 解析:“二毛”指代头发黑白相间,意味着岁月的痕迹。“飒已垂”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两鬓白发迅速垂落的模样,尽显时光飞逝。在长期漂泊后,主人公面临“家贫”的困境,致使其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毫无选择的权利。此句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岁月与贫困双重压迫下的无奈与凄凉,引发读者对其艰难处境的同情。

 

3. 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

 

- 解析: “三径”在古代常指代隐士居住的庭院小路,这里暗示主人公家乡的庭院。“日荒疏”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家乡的小径逐渐荒芜,说明主人公离家已久且归期不定。“徭人”指服徭役之人,即主人公自己,“不怿”表示心情不悦。此句通过描写家乡的荒芜和主人公因徭役而产生的烦闷心情,反映出社会徭役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以及对主人公生活和心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