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微光涟漪与暗潮新涌
时间,是最终的滤网,也是最好的催化剂。“幽灵”案的惊天骇浪逐渐归于平静,但其激起的微光涟漪,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持续扩散,悄然改变着许多人与事的轨迹。而平静的海面之下,是否真有新的暗潮在涌动?
切入点:案后一年,跟踪关键人物的现状与系统升级后的首次实战考验。
一、 人物命运的变奏曲:
程俊杰的工作室: 已小有名气,被正式纳入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心理支持试点项目。他不再仅仅沉浸于个人创伤的表达,开始尝试引导其他遭遇挫折的退伍兵,用艺术工具进行情绪疏导。一位因伤致残的年轻退伍兵在他的帮助下,创作了一件名为《断箭亦可为矢》的根雕作品,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程俊杰站在作品前,第一次对来访的林建奇和郑雅萍露出了一个极淡却真实的笑容:“原来,伤疤真的可以开出花来。”
梁露的专栏与新生: 她的匿名专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有共鸣的读者群。她开始尝试线下活动,组织小型的“信任重建”读书分享会,虽然首次活动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最终顺利完成。更令人欣喜的是,她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成功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退役导盲犬,共同生活的责任与陪伴,给她注入了新的情感支撑。
曹荣荣的早餐铺: 已成为附近街坊认可的“良心小店”。她甚至勇敢地向辖区民警报告了一个试图在她店里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给老人的团伙线索,帮助警方破获了一个小案。司法所将其作为缓刑人员成功融入社会的正面案例。
马文平的牧场时光: 他因其沉稳可靠(或许是经历的沉淀),被牧场主提拔为一个小组的负责人。他学会了使用新的智能养殖设备,并负责教导新来的工人。他依旧沉默,但眼神中的浑浊已被草原的风吹得清亮了许多。他每月都会给程俊杰发一张草原夕阳的照片,从不附言。
高墙之内: 林奉超在监狱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大量阅读历史与哲学书籍,似乎在痛苦地寻找答案。孙鹏飞在一次试图利用管理漏洞牟利的行为被彻底挫败后,似乎真正意识到此路不通,变得安分了许多。危金根的每一次保外就医申请都因严格审查被驳回,其影响力已被彻底涤荡。
二、 系统升级的“压力测试”:
一套基于“幽灵”案模式库升级的“社会风险感知系统”在某沿海城市试运行。系统监测到一系列异常信号:数个有轻微违纪记录的退役军人账户出现可疑的小额、测试性资金流动;一些敏感部门的招聘信息在特定网络角落被异常频繁访问;模式与“种子计划”早期拉拢、测试阶段高度相似。
林建奇团队并未直接干预,而是启动“观察-引导-处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