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445章 尘光定序与星海归途

“播种者”的观测持续着,如同无声的宇宙背景辐射,冰冷而永恒。但净蚀中心不再是单纯被动接收数据的节点。通过那枚来自西非的芯片——现被命名为“文明之钥”——以及伍华权独特的生物接口,林建奇团队首次获得了一个极其有限的、单向的“回应”通道。

 这不是对话,更像是在无尽的试卷上,开始写下自己的答案。

 切入点:主动的“文明答卷”与被动的“观测反馈”。

 一线: 林建奇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获得最高授权后,他下令通过“文明之钥”和伍华权构成的特殊通道,不是发送人类的语言或科技资料,而是将尘光密钥系统对“播种者”干预事件的完整分析报告、以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伦理依据,编译成一种基于数学和逻辑的通用代码,定向传送回“归墟”方向。

 这份“答卷”的核心内容,是对自身文明行为的深度剖析与反思:

 它坦诚记录了鲍玉佳如何因私欲和制度漏洞被腐蚀,危金根如何因权力滥用而背叛,孙鹏飞如何因道德沦丧而作恶,林奉超、付书云如何因信仰迷失而堕落… 所有这些“播种者”试图利用和放大的人性之恶。

 但它更着重强调了人类如何通过林建奇、郑雅萍等人的不懈侦查、智力博弈与法律手段,揭露并清算这些罪恶;如何通过制度修补(如退役军人安置审核强化)和社会干预(“清种”行动)来预防未来;如何尽力去修复程俊杰、梁露、马文平等人所受的创伤。

 这份报告没有掩盖丑陋,也没有夸大美好,它力求呈现一个文明在面对内部病变和外部压力时的自我诊断、治疗和进化能力。

 这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宣言。 人类无法预测“播种者”会如何“阅读”这份报告,但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我们或许是被观察者,但我们不是无知无觉的实验品,我们在理解,在学习,甚至在尝试与观察者进行基于理性的沟通。

 传送完成后,净蚀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等待。 所有监测设备都对准了“归墟”方向,试图捕捉任何一丝可能的信号变化。

 变化发生了,但并非预想中的复杂信息。

 “归墟”传来的引力波信号模式发生了极其细微但确凿的改变。其原本完全规律、冰冷的脉冲中,嵌入了一段极其短暂、异常复杂的谐波序列。这段序列经由“文明之钥”转换后,尘光密钥系统识别出它并非携带新信息,而是对刚才人类发送报告数据包的——确认接收回执!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回执信号的数学结构,竟与之前“播种者”用于加密数据的结构高度同源,但更为简洁、优雅,仿佛去除了所有冗余。

 “‘播种者’… 它不仅收到了,它似乎… 还在用我们刚刚使用的‘语言’的升级版来回应?”西北天才少年难以置信地分析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