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192章 尘落·心碑

格陵兰冰川崩塌的尘埃尚未落定,青海矿洞的混凝土棺椁仍带着刺骨的寒意,而清算的终章,已在每一个被罪恶撕裂的角落悄然翻开。 上海·市局特殊审讯室。

 空气冰冷,弥漫着消毒水和一种属于实验室的、无机质的洁净气息。陆明哲坐在特制的审讯椅上,手腕被软质束缚带固定。他颧骨高耸,左耳垂下的痣在惨白灯光下格外清晰,金丝眼镜后的眼神疲惫却残留着属于科研精英的、冰冷的理性。对面坐着周桐检察官和一位神经科学专家。

 桌上摊开着瑞康冷库查获的皮质笔记本,翻到那页写着“秩序源于静默,进化伴随溶解”的扉页。旁边是那个被截获的、散发着冰冷腥气的钛合金“母本”容器照片,以及格陵兰基地崩塌前的最后遥感图像——那片被冰雪吞噬的白色地狱。

 “汉斯·克劳泽死了,连同他‘静默仪式’的祭品,一起埋葬在格陵兰的冰层下。”周桐的声音平稳,却像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你精心培育的‘母本’在这里。你追求的‘秩序’,代价是什么?是像青海矿洞里那些被熔铸在冰矿渣里的无名矿工?还是格陵兰基地里那些被抹去人格、榨干生命的‘静默者’?”

 陆明哲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格陵兰基地的废墟影像,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掠过眼底——有恐惧,或许还有一丝兔死狐悲的悲凉?但很快被更深的自保本能覆盖。“我只是执行项目,遵循科学探索的路径。‘冰核’古菌株的神经抑制特性是客观存在,它的应用方向…是决策层的事。”他将自己剥离得干干净净。

 “科学探索?”神经专家拿起一份报告,正是从陆明哲公寓u盘里恢复的《“冰核”项目阶段性评估报告》,他指着“清道夫”实验结论那触目惊心的一行:“‘高剂量下神经溶解效率97.3%,伴随不可逆人格抹除…’陆博士,这是科学?还是打着科学幌子的反人类罪行?你记录得如此精确、如此…冷静!”

 陆明哲的呼吸几不可察地停滞了一瞬。那份报告,是他学术生涯的“杰作”,也是他野心的证明,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罪证。“实验数据…需要完整性…”他试图辩解,声音干涩。

 “完整性?”周桐打断他,将一张放大的照片推到他面前——是格陵兰基地隔离室内,一个固定在金属支架上的年轻女子,她赤身裸体,皮肤覆盖白霜,被强行撑开的瞳孔涣散无光,只有嘴角一丝被冻僵的、凝固的痛苦扭曲。“她是谁?她有名字吗?她的人生呢?在你追求‘完整性’的实验记录里,她只是一个编号?一个‘97.3%’分母上的小数点?!”

 照片的冲击力远超冰冷的报告。陆明哲的目光像被烫到般猛地缩回,身体几不可察地后仰,想要远离那张绝望的脸。他精心构筑的“科研无垢”的防线,在这血淋淋的人性拷问面前,裂开了一道缝隙。他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动摇:“…‘静默之尘’的改良配方…在我的私人云盘…加密方式…是我女儿名字的莫尔斯电码…” 这是他最后的筹码,也是他试图在彻底崩塌前,抓住的最后一根关于“人性”的稻草——他还有个女儿。

 青海·红星三号矿区。

 巨大的混凝土封盖如同新生的灰色伤疤,覆盖在曾经的竖井“矿眼”之上,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显得格外刺目。李锐检察官站在封盖边缘临时树立的金属纪念碑前。碑体冰冷,上面没有华丽的悼词,只有简洁的几行字:

 此地,曾为深渊之眼。

 无数无名者,于此血肉熔铸,魂灵永锢。

 今以混凝土与钢铁为棺,封存罪恶。

 愿逝者安息,生者铭记。

 ——公元2025年立

 凛冽的寒风卷起沙尘,抽打在碑体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李锐身后,是参与封井的工程队员和当地政府代表,众人肃立,默哀。没有鲜花,没有仪式,只有无声的沉重。李锐的手轻轻拂过冰凉的碑面,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深蓝冰层下传来的、被永恒冻结的绝望悲鸣。他想起了鲍玉佳扑向“深寒锚定”时染血的背影,想起了突击队员们牺牲在“北极星”上的名字。这碑,封住了地狱之口,也铭刻着所有为终结黑暗而付出的牺牲。

 “建立永久监测站。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粒尘,都要在注视之下。”李锐的声音被风吹散,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深渊被埋葬,但警惕必须长存。

 陕西·西安,部队医院康复中心。

 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病房内。张帅帅穿着病号服,站在窗前。他脖子后的皮肤光洁,再无一丝烙印的痕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明亮、坚定,如同被风雪淬炼过的星辰。

 检察官老陈和秦教授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桌上放着一份最新的神经评估报告:“…意志力场稳定度超常…‘频率碎片’呈惰性休眠状态…无外泄风险…建议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感觉怎么样?”老陈问。 张帅帅转过身,目光清澈地看着老陈和秦教授:“像…做了一场很长很冷的噩梦。醒了。”他顿了顿,看向窗外生机勃勃的绿树,“冰化了,但冷…记在心里了。”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青海冰蓝之眼的哭诉,格陵兰静默者的无声消亡,那些被深渊吞噬的痛苦,都成了他意志的一部分,沉重,却让他站得更稳。

 “以后有什么打算?”秦教授关切地问。

 张帅帅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父亲那个染血的黄铜烟袋锅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回去。当兵。站岗。”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初,“外面,还有人要守。” 经历了地狱的烙印,看过了深渊的黑暗,他选择回到最平凡的岗位,用淬炼过的脊梁,去守护阳光下的安宁。这或许是对所有牺牲者最好的告慰。

 河北·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

 庄严肃穆的法庭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巨大的国徽高悬,俯视着下方。旁听席座无虚席,坐满了受害者家属、媒体记者和关注此案的民众。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悲愤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