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月平提前步入青年时代
就在这一夜,在这焰火与水声交织的奇妙时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心中的懵懂与青涩如同被清水洗涤过一般褪去,留下的是清醒与坚定,心智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我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正一步一步地跨越少年那道模糊的门槛,迈向充满未知的青年时代,人生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肩上仿佛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再是单纯的孩童嬉戏,而是开始思考家族的守护与未来的方向,思考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明白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常人的少年与青年之间,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如同季节交替时的过渡,难以准确界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转变,没有明显的标志。
然而在此刻,我却如同看到了一条闪烁着神秘光芒的分界线,清晰地横亘在眼前,线上是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线下是充满责任与担当的青年岁月,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跨过它,便是全新的人生阶段,充满了挑战与担当,需要用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用更加坚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不到十二岁,便能成为青年,我月平,做到了。
这并非指年龄上的跨越,而是心智与担当的成熟,是在特殊经历中获得的成长,是灵魂的蜕变。
这份成长比岁月的自然流逝更加珍贵,也更加刻骨铭心,它如同烙印般刻在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不再退缩,不再迷茫。
我们兄弟俩之所以如此亲近石头,甚至身上带着一种仿若与生俱来的石质属性——沉稳、坚韧、可靠,皆因我们是石匠总头领的儿子,血脉中流淌着石匠的基因。
父亲不仅精于算纹阵法,能够洞察天地间的奥秘,预测事物的发展,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石匠,他的手艺精湛绝伦,令人叹服,是乡亲们心中的能工巧匠。
他亲手打造的石桥历经百年风雨而不摧,桥身坚固如初,桥下的石拱弧度完美,承受着往来行人与车辆的重量,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雕刻的石像栩栩如生,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开口说话,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我们自幼在石场长大,听着凿石声入眠,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如同催眠曲,陪伴着我们成长;闻着石屑味成长,那清新的矿物质气息是我们最熟悉的味道,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石头的品性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让我们学会了沉稳面对一切,坚韧不拔地追求目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轻易放弃。
为了给塘水加氧,家父运用那神秘莫测的“腩襟来的算盘“——那是他用多年积攒的工钱请老匠人打造的紫檀木算盘,算珠温润如玉,摸上去光滑细腻,仿佛有生命般,手感极佳;盘底刻着洛书图案,线条古朴而神秘,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仿佛藏着天地的玄机——经过一番精心盘算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仅靠月泉等地的自然来水根本无法满足塘水的需求,尤其是在冬春两季,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来水量远远低于去水量,水中的含氧量会急剧下降,威胁鱼儿的生存,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死亡,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一精准的判断可不是一般养鱼人能够做到的,寻常人只会凭经验加水,看到水面下降了就随意补充一些,没有科学的依据,往往事倍功半。
而父亲却能通过计算水温、鱼群密度、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精确得出最佳的增氧方案,将算纹之术与养鱼实践完美结合,体现了他的智慧与严谨,让养鱼这件事变得科学而高效。
家父不愧是智慧超群,他巧妙地利用电动水泵,不定期地在大堰与小堰之间互换吸水。
这一举措不仅借助人工喷泉的方式给塘水增氧,让水珠在下落过程中融入空气,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让鱼儿呼吸更加顺畅,健康成长;还在两堰之间人为地制造出落差,使得两边的存水能够自然地往来流动,形成循环,从而达到全方位增氧的目的,让每个角落的鱼儿都能享受到新鲜的氧气,不会出现缺氧的死角。
制造落差主要侧重于控制小堰塘的水量变化,通过水位的升降调节水流速度,既能保证增氧效果,又不会对鱼儿造成过度的惊扰,让它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小堰塘的面积仅仅只有全堰的六分之一,深度也严格控制在养鱼大池的规范之内——两米左右的水深既能保证鱼苗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自由地游动生长,展现它们的活力;又便于管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鱼苗的生长状况和潜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在小堰中抽水放水能够迅速形成理想的落差,水流速度快,增氧效果显着,同时又不会对大鱼造成过度惊扰,让它们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长,不会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受到影响。如此一来,不仅把堰塘内部原本静止的水变成了流动的活水,达到了增氧的神奇效果,让鱼儿在流动的水中更加活跃健康,增强了它们的体质,提高了它们的免疫力;而且水泵启动的时间并不长,根据水质监测自动启停,用电量也不大,既环保又高效,体现了父亲天人合一的管理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