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沉舟 作品

第744章 热闹的大年夜

而这,正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快在咫尺”的终极答案——爹爹从未远离,他的智慧与爱,早已化作算纹刻入我们的灵根,融入我们的血脉,指引着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如北斗星般指引着归家的路。守鱼棚的算筹仍在轻鸣,豆腐堰的灵玛长吟渐远,新的一天已然到来,曙光洒满大地,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我和哥哥相视一笑,带着对快诀的全新领悟,目光朝豆腐堰中心望去。

那里有父亲留下的观纹秘境,有等待我们续写的算纹,更有属于我们的传承之路,在晨光中绵延向远方,充满了希望与力量,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继续领悟“快”的真谛,延续父亲的算纹传承,让“爹爹不远,快在咫尺”的信念,在岁月中愈发坚定,如磐石般不可动摇,如星辰般永远闪耀。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守住初心,铭记传承,爹爹就永远在我们身边,他的快诀就永远在我们的灵根深处,指引着我们前行,直至抵达修行的彼岸,实现与天地共生、与算纹共鸣的至高境界,成为真正的算道强者,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将这份传承永远延续下去,让快诀的智慧造福更多的人。

如今,日子愈发红火,富裕的人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忧乐沟涌现。

青砖瓦房替代了旧时斑驳的土坯房,屋脊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檐角的瑞兽雕塑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家家户户的安宁;家家户户院墙上都挂着金灿灿的玉米串与红辣椒,如同一串串天然的装饰,透着丰收的喜气,玉米的饱满与辣椒的鲜红相映成趣,成为冬日里最亮眼的色彩。

村口的老槐树也被精心修剪过,枝桠间挂着红灯笼,灯笼上的吉祥图案在风中轻轻晃动,灯笼穗子扫过青砖墙面,留下细碎的影子,如同跳动的音符。

这一年,成了忧乐沟数十百年来最为热闹的大年夜,就连平日里清冷的豆腐堰,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所笼罩。

堰边的老槐树上挂满了孩童们系的红绸带,有正红、粉红、绯红,微风拂过,绸带飘动如火焰,在冬日的阳光下跳跃,为这片水域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仿佛连冰冷的水面都因此增添了几分暖意。

我们刚刚在对“快“与“诀“的深度思考中,捕捉到一丝灵感的火花,那灵感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瞬间照亮了识海,让原本模糊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汪经纬便如同暗夜中的鬼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堰塘对岸的芦苇丛中。

他穿着深色的夜行衣,布料粗糙却结实,能很好地融入夜色,身形隐在枯黄的芦苇后,只露出一双闪烁着贪婪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水面下的动静。

撞过桃花大运、运气奇佳的他,此次却一头撞上了命运被极度压缩、仿佛被命运之神刻意雕琢的哥哥。

哥哥的命运,在短短几年间,被压缩成四两拨千斤的诡异态势——十六岁的年纪,面容尚带着少年的青涩,皮肤是健康的麦色,那是常年劳作的印记,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决断,眼神中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与坚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

这一场相遇,仿佛从哥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也就是十六年前那个同样飘着雪花的冬日,便已在命运的卷轴上,被那无形的巨手悄然注定。

十六年漫长的时光都已悄然流逝,哥哥自然不会急在这一时,他立于堰边青石上,双脚稳稳地踩在刻有防滑纹的石面上,鞋底与石面的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目光如静水般深邃,等待着最佳时机,如同蛰伏的猎豹等待猎物露出破绽,全身的肌肉都处于紧绷的状态,随时准备出击。

哥哥缓缓走下豆腐堰的石阶,每一步都踩在青石板的凹陷处——那是父亲特意凿出的防滑纹,历经多年踩踏已十分光滑,边缘被磨得圆润,摸上去手感温润。

石阶旁长满了青苔,在湿润的空气中透着绿意,如同给石阶镶上了一道绿色的边,偶尔有水滴从石缝中渗出,滴落在下方的水洼里,发出清脆的声响,“滴答、滴答“,在这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不过他所踏入的,并非那广阔无垠的大堰,而是家父特意筑堤围出的四亩小堰。

这小堰四周用青石垒砌,石块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石缝间嵌着糯米石灰浆,坚固耐用,历经多年风雨依旧完好无损。

堤岸种着一圈芦苇,如今虽已枯黄,却依旧挺拔,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水域,宛如一个精心打造的育婴室,专门用来将鱼苗养成成鱼。

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增氧机,叶片转动时带起细密的水花,水花溅落时形成一圈圈涟漪,缓缓扩散开去,如同一个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而另外那二十亩的豆腐大堰,水面开阔如镜,远处的山峦与天空都倒映其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水天一色,才是大鱼们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远处的月光洒在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如同撒了一把碎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