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沉舟 作品

第716章 《渔猎秘典》

他不知自己每踩碎一片桃花瓣,湖底灵脉便激起一圈几乎肉眼难察的涟漪。

 涟漪中蕴含的灵气将他的气运悄悄与桃花玛的灵潭绑定,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联系。

 这种联系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与这片土地的命运紧紧相连,影响着他的未来。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一份未知的责任,成为守护这片土地的潜在力量。

 回忆拉回童年,夏日蝉鸣里追着蝴蝶奔跑,冬夜炉火旁听着故事入眠,那段纯真而美好的时光,没有烦恼与忧愁,只有无尽的欢乐。

 如同一张洒满阳光的洁白无瑕的白纸,每一笔都染着温暖,让人回味无穷。

 父亲在田埂上弯腰劳作的背影突然蒙上一层玄妙光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神圣。

 仿佛是一位下凡的仙人,周身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

 光芒中隐约有水流般的灵气在流转。

 那时他总以为父亲徒手捉鳝是熟能生巧,是多年经验的积累,没什么特别之处。

 此刻才惊觉,每当父亲靠近鳝鱼藏身的泥洞,指尖总会泛起极淡的水蓝色微光。

 那微光如同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是凡俗之躯感应到水脉灵气的征兆。

 是一种天生的天赋,是旁人羡慕不来的能力。

 是父亲与这片土地之间的一种神秘连接,一种无声的交流。

 那些被父亲称为“土法子“的技巧,比如“听泥辨穴“时侧耳倾听的专注神情。

 “候影追形“时脚步的精准落点,分明暗合《渔猎秘典》中记载的低阶灵物追踪术。

 只是父亲自己从未察觉,一直将其当作普通的生活技能,在田间劳作时运用自如。

 却不知其中蕴含着如此深奥的道理。

 这让他不得不感叹父亲的平凡中蕴含着不凡,如同璞玉蒙尘。

 等待着被发现的那一天,而如今,这层尘埃正在缓缓褪去。

 “老二,来接鳝篓。“父亲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

 熟悉的声音带着泥土的质朴与温暖,如同冬日里的暖阳。

 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那些温馨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竹篓里的黄鳝正激烈摆动,身体扭曲着,试图挣脱束缚。

 鳞片在月光下反射出银光,却无一条能挣出父亲掌心的桎梏。

 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制着,只能乖乖待在竹篓里,无可奈何,如同被命运束缚的囚徒。

 汪明修忽然注意到,每条黄鳝的头部都有米粒大小的凸起。

 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这竟是低阶水精的特征。

 凸起中蕴含着纯净的水属性灵气,灵气如同细密的丝线在其中流转。

 而父亲每日烹饪的鳝鱼羹,无形中竟为兄妹四人打下了开灵的基础。

 这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如同春雨润物般无声无息,却在身体深处埋下了灵根的种子。

 等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如今看来,这些种子正在悄然苏醒。

 陶李芬的房门突然传来轻响,门板与门框摩擦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如同岁月的低语,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妇人推门而入时,衣摆间竟带着若有若无的灵雾。

 灵雾如同轻薄的纱幔,中夹杂着桃花的香气,清新而淡雅。

 仿佛是从仙境中带来的芬芳,让人神清气爽。

 她往日佝偻的腰背已挺直如青松,身姿挺拔,气质焕然一新。

 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每一步都带着沉稳的韵律,充满了自信与力量。

 行走间有淡淡的灵气波动相随。

 指尖轻轻划过案头的桃花玛,石面上便浮现出层层叠叠的桃林幻象。

 景象逼真,桃花盛开得如火如荼,蜂飞蝶舞。

 彩蝶翅膀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蜜蜂在花蕊中采蜜的姿态栩栩如生。

 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汪先生,我听见...有声音在丹田深处说话。“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眼中充满了惊奇与敬畏,眼尾的细纹里流转着冰火交融的微光。

 如同蕴藏着日月星辰,显得神秘而圣洁,让人不敢直视。

 只能在心中默默感叹这天地的神奇与玄妙。

 汪明修深吸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让自己保持冷静。

 指尖不自觉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思考着这其中的奥秘,敲击的节奏与心跳渐渐同步。

 残卷在桌上无风自动,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翻动。

 纸张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如同树叶的低语。

 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不知何时竟浮现出新的字迹:“三心归位之日,便是天机逆转之时。“

 这字迹苍劲有力,笔锋刚健,带着一股凛然正气。

 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每个笔画都如同利剑般锋利,等待着世人去解读,去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窗外,石岩湖畔的桃林突然集体开花,粉色花瓣漫天飞舞。

 如同一场盛大的花雨,在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粉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