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闲着也是闲着

秋霜听才不管这些,手里的油纸伞“啪”地一收,随手就往地上一扔。

云柳只好先把灯笼搁到一旁,走过去,弯腰把伞捡起来。

秋霜听见她忙得团团转,顺手抄起云柳刚搁下的那盏红纱灯笼。

她脚尖轻轻一点。

只一瞬,她已跃上廊檐下的横木,单手一挂。

灯笼便稳稳当当地悬在了钩子上,映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云柳仰头看着,愣了片刻。

“多谢三小姐,您可真是……太利索了。”

“小事一桩!”

秋霜听翻身落地,拍了拍手。

玉君听到动静,唇角微微一扬。

“怎么,又来找我?今天倒是来得比往日还早些。”

秋霜听立马换上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样。

她小跑着扑到玉君身边,紧挨着她坐下。

她噘着嘴撒娇道。

“玉君祖母,你偏心!你真的太偏心了!”

玉君一脸疑惑。

“嗯?我哪儿偏心了?你倒是说说清楚。”

“为什么哥哥有你给的药丸,我就没有?你也给了大哥,给了二哥,连远在军中的五叔都有!凭什么我就没有?”

秋霜听越说越激动。

“原来是为了这个啊。”

玉君恍然。

“我也要!”

秋霜听直接嚷嚷起来,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玉君抬起手,捏了捏她肉嘟嘟的小脸。

“那是提神醒脑的药丸,专为用脑过度的人准备的。你哥哥马上要参加科考,日夜苦读,精神紧绷,自然需要。你拿了也没用,你平日不是最讨厌读书的吗?”

“那……有没有能练功的药?最好吃一颗就能功力暴涨十倍的那种!越多越好!”

玉君忍不住笑了出来。

“你这孩子,想法也未免太过天马行空了。天下哪有这般神奇的灵丹妙药?就算是传说中的上古丹方,也从无这般逆天之效。修习内功讲究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哪能一步登天?贪功冒进,反而容易走火入魔,伤及经脉。”

她语气温和却坚定。

“我给从淮的那几颗药丸,不过是寻常提神醒脑之物,里头加了点人参、茯苓和一点安神的草药罢了,顶多让人精神些,不至于昏昏欲睡。你说的那种药,别说是我,就算是传说中炼丹成仙的老君,恐怕也炼不出来。”

秋霜听噘着嘴,垂头丧气地嘟囔道。

“唉,真没劲。我还以为能偷偷吃一粒,一下子就变成武萧高手呢,结果连提神都算不上多厉害。”

玉君微微一笑。

“你特地跑来,应该不只是为了讨药吧?看你这一脸心事的样子,怕是另有缘由。”

秋霜听顿时眼神闪躲。

她支吾了一下。

“呃……其实,还有一件事。”

玉君心中了然。

她眸光柔和地望着秋霜听。

“你说吧,我听着呢。”

秋霜听这才慢吞吞地贴到她身边,小声说道。

“玉君祖母,我不想跟姑祖母去寺庙,你能帮我跟她说一声吗?就说我身体不舒服,发了低烧,或者说是前两天贪凉吃坏了肚子,再不济就说夜里惊梦,不宜出行……随便编个理由都行。”

她带着几分委屈和恐惧。

“每次跟她在一起,她都要训我一通,从早说到晚,从站姿说到坐相,从说话的语气说到走路的步子,连我喝口茶慢了半拍,她都要皱眉头。这次要去庙里住好几天,我肯定天天挨骂。”

她眼巴巴地望着玉君。

玉君见她这般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

“姑祖母真有那么吓人?在你眼里,她就这么可怕?”

“当然有!”

秋霜听用力点头。

“她一开口,我就浑身不自在。她那眼神,冷得像冰,扫过来的时候,我连骨头都发麻!你说,这还不吓人?”

玉君摇了摇头。

“可我倒觉得她挺温和的,虽然严厉些,但句句在理。她教你的规矩,都是世家女子该懂的,说话得体,举止有度,将来在人前才不至于失礼。你多听听,对自己没坏处,未必是坏事。”

“听?我只想躲得远远的!”

秋霜听立刻垮下脸,一脸抗拒。

“这么多人去庙里。大家各忙各的,谁会注意我有没有去?这次我娘又不去,要是我在庙里一时嘴快,惹了哪位长老不高兴,谁也拦不住姑祖母当场训我。玉君祖母,求你啦,让我留下吧。”

玉君笑意更深。

她略带探究地看了她一眼,反问道。

“那你干嘛不让你娘去说?你娘不是最疼你吗?让她替你开这个口,岂不是更合适?”

秋霜听立刻泄了气。

“我娘恨不得我多跟姑祖母学点规矩,才不会帮我推脱呢!她巴不得我被管得服服帖帖的。整个家里,也就只有你说话她才听得进去。玉君祖母,你要是不说,我就只能乖乖跟着去受罪了……”

玉君轻轻叹了口气。

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新书。

她走回软塌坐下,将书轻轻放在膝上。

“你这孩子,又瞎说了。姑祖母虽信我,但这件事,不是靠几句话就能推脱的。”

她抬眼看着秋霜听,一字一句地说道。

“先不说我能不能说得动她,这次去寺庙,是为老太爷点长明灯的法事。你是萧家的嫡系孙女,按礼制,理应到场。这是家族大事,关乎孝道与体统,岂能因你怕挨训就推辞?再难,也得去。”

秋霜听虽然爱撒娇,但也讲理。

给先人点灯,是做晚辈的本分。

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祠堂前点亮一盏长明灯,寓意血脉相承、香火不断。

这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种责任。

她只好叹了口气,认命地说。

“你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得去了。”

“最近一直下雨,你在家里也是闲着。”

玉君的声音淡淡的。

“就是太闲了才烦啊!”

秋霜听皱着眉。

“以前跟我娘去过几次寺庙,天天抄经、听经,耳朵都快听出茧了。最难受的是吃斋,一点荤腥都不能沾,一趟回来瘦一圈。平时一只手就能拎动的铁球,回来后得两只手才拿得起来。”

她说得夸张,眼神却带着真切的委屈。

那段时间的日子,简直是她记忆中最难熬的几天。

青灯古卷,木鱼声声,饭桌上连颗鸡蛋都是破戒的禁忌,更别说她最爱的红烧肉了。

如今想起来,肚子还隐隐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