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的思绪 作品

第143章 冬雪夏蝉,人间悲欢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青石镇的时光,像镇边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平淡,悠长,不经意间,便已是三个年头。

 我的头发,在鬓角,生出了几缕银丝。我的手上,也因为常年洗衣做饭,生出了薄薄的茧子。

 我早已习惯了,做一个凡人。

 习惯了天冷时,要多加一件衣裳。习惯了肚子饿时,要自己动手做饭。习惯了生病时,那无力而难受的感觉。

 我的那身修为,被九道封印,死死地锁在丹田深处,像一颗沉入海底的石头,再无半分动静。

 我与镇上的人,都熟络了。

 卖豆腐的张大娘,每日都会多给我一块豆腐。她说,看我一个大男人,自己过活,不容易。

 铁匠铺的王大哥,会隔三差五地,送来一小块猪肉。他说,先生是文弱人,要多补补。

 狗子的父亲,那个酒鬼,在一次醉酒后,失足掉进河里,淹死了。

 镇上的人,都说他死得好,少了一个祸害。

 我却去参加了他的葬礼。

 我看着狗子,穿着不合身的孝服,跪在灵堂前,小小的身子,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眼神空洞地,望着那口薄皮棺材。

 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

 他抬起头,看着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他把头,埋在我的怀里,哭得撕心裂肺。

 我抱着他,轻轻地,拍着他的背。

 我什么也做不了。

 我不能让他父亲死而复生,也不能抹去他心中的悲伤。

 我只能,像一个真正的凡人那样,给予他一个,笨拙而温暖的拥抱。

 狗子的娘,一个沉默而坚韧的女人,在丈夫死后,靠着给人洗衣缝补,艰难地,将狗子拉扯大。

 狗子,也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逃课,不再捣蛋。

 每日,他都是学堂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

 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工整。他的文章,也开始有了几分模样。

 镇上的人,都说,这孩子,是开窍了,将来,必有出息。

 只有我知道,那不是开窍。

 那是一个孩子,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后,被迫长大了。

 而我,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他会把张大娘送我的豆腐,偷偷拿回家,给他娘加菜。

 他会把王大哥给我的猪肉,炖得烂烂的,端到我的房里。

 “先生,您多吃点,您太瘦了。”

 他学着大人的口气,对我说。

 我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

 我开始,真正地,关心起他的未来。

 我不再只是教他书本上的知识,我教他下棋,教他画画,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分辨善恶。

 我将我这一生,除了修行之外的所有阅历和智慧,都倾囊相授。

 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师父”。

 我更像一个……兄长,或者说,父亲。

 这种感觉,很奇妙。

 它不像我面对柳如烟他们时,那种传道授业的责任感。

 它更纯粹,更直接,更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有一年冬天,青石镇下了好大的雪。

 鹅毛般的大雪,下了一天一夜,将整个镇子,都裹上了一层银装。

 狗子的娘,病了。

 是风寒,转成了肺炎。在这个时代,这,是要命的病。

 她躺在床上,咳得撕心裂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狗子跪在床前,哭红了双眼,一遍遍地,喊着“娘”。

 我请来了镇上最好的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