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敲门 作品

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大宴

 吕惠卿知太原以来政绩卓著。

 从吕惠卿刚至太原时到今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局面。

 吕惠卿上任后,大力开垦麟,府,丰三州两不耕地,使河东军需日益富饶,同时大力推广棉业,大行推广营田之事,为朝廷每年节约转输之费数万贯。

 不过两年河东路不仅连连进筑成功,而且民间得治,足以让天下人对吕惠卿能臣干吏评价心服口服。

 吕惠卿巡视太原城头,左右随从有河东路转运副使李稷,还有其弟吕温卿,吕和卿等人。

 吕惠卿看着太原城外的景象道:“太原作为三都之一,自是龙盘虎踞之地。”

 “这西山与汾河之于晋阳,正如邙山与洛水之于洛阳,钟山与大江之于建康。”

 众将纷纷道:“节帅率晋阳之甲节镇太原,北拒契丹,西破党项,功盖社稷!”

 吕惠卿点点头道:“奉承话不必多说,这太原城城周四十里,还是要劳动诸位一一看紧。不要怪我将丑话说在前头,若谁出了差池就休怪我无情了。”

 众将领命后一并离去。

 李稷道:“虽说辽国几十万重兵在山后,但老师仍是谈笑自如,学生实在佩服。”

 吕惠卿道:“哪来几十万重兵,不过数万兵马罢了。”

 吕和卿道:“我看契丹之用意,也不是大举南下,而是既拖住我们攻党项的,也借机重新谈判。”

 吕温卿接口道:“确实如此,今岁的岁币他们拿了一半,明年还要不要?”

 吕惠卿道:“辽国是否大举入寇,要入秋后才能下断语,朝廷如何?”

 李稷道:“回禀节帅,朝廷六部寺监皆以考成法,不过还没有至路一级。看来只是在京城推行。”

 吕温卿道:“章建公还不是看他明年就要离任,故而强行推动此事。我想此法也好,这个得罪人的事让建公为之,等他退了以后,兄长回朝后正好可以收其成法用之!”

 听到吕温卿这么说,吕惠卿微微笑了笑,其余几人也是这般。

 重返朝堂,执掌枢政,再度变法一直是吕惠卿心心念念所在。

 吕惠卿踱步城头,一旁吕升卿道:“我看章建公推行考成法初衷并不简单。”

 “考成罢落下的庸碌官员,谁来补之?当然还是他章党心腹。”

 “以后章党之中无论是谁,继承建公政柄,都要好生掂量掂量韩忠彦的意思。”

 吕惠卿闻言转过身来,吕升卿,吕温卿二人执手默立。

 二人虽是吕惠卿的弟弟,也不敢在对方面前有丝毫造次。

 吕惠卿道:“章建公是要以太学出身官员来改组朝政,以后无论是谁上位为宰相都要听这帮人的意思。”

 二人一愣。

 “他章度之啊,比荆公又多走了一步,眼光更长了十步。”

 几人道:“节帅此事能当真吗?”

 吕惠卿则道:“有五六分吧!”

 吕惠卿手抚着城垛,看着太原城下的景色道:“章建公倒有魄力,在辽军犯边之机,在朝廷中同时推行考成法!”

 李稷目光一闪低声问道:“吕公是要将辽军放进来吗?”

 吕惠卿一摆手道:“这等没大局的事我岂会办?”

 “没好处的事,咱们不能办,必须让章建公允诺,事后回朝换个宰相!”吕升卿言道。

 吕温卿道:“不错,咱们在此立得是不世之功,非宰相不换!”

 “这些年咱们给他章三办了点多少事。”

 “而今辽军一旦南下!章三相位岂能妥当?有些东西你不要,朝廷便不会给!”

 ……

 这日宫中大宴于集英殿。

 宴上由吏部尚书李清臣唱吟太学生周邦彦所献上的《汴都赋》。

 官家在宴首听得笑容满满,坐在一旁的章越看着官家神色,也在席上端坐而听。

 自平夏城之胜以后,又兼改制成功,官家越来越喜欢这样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

 不过章越也佩服这位叫周邦彦的才子,这首汴都赋有没有司马相如的才华不说,但赋中的生僻字也是离了大谱了。

 李清臣这等才华的人,第一次颂读这《汴都赋》时,居然很多字都不认识,没错,是不认识,只能读半边字了。

 当李清臣颂读完后,王珪率先举杯贺道:“臣不知当年著两都赋,两京赋之景如何?今日是知道了。”

 众臣听王珪这么说,纷纷颂道:“盛世必有传世之作,这首汴都赋足矣!”

 官家闻言大喜。

 众臣们也不敢在这时扫兴地提及辽军正在攻河东这样的话,王珪都表态了,又何况他人。

 官家道:“这周邦彦之才虽不如写出两京,两都赋的班固,张衡,但朕也觉得不远了,赏他个官作如何?”

 王珪,章越没有说话,但蔡确已抢着道:“陛下所言极是,周邦彦之前是太学外舍生,便赏他个试太学正,理寄县主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