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甲莽夫 作品

第1794章 不能坐以待毙

西疆这边紧锣密布的布置着对霍拓国的作战计划,牧云之和夏侯三兄弟已经做好了部署,只要赫连嗣华准备好一切之后,大明就会出兵,帮赫连嗣华得到军队的控制权,随后大明的军队会暂时性的后撤,等赫连嗣华和他大哥打起来之后,大明会再一次出兵,主打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牧云之的用兵计划和当初路朝歌设想的差不多,兵分三路一路推过去,中军垫后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出兵途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中军就可以随时顶上去。

 其实,霍拓国内已经发现了大明军队的不对劲,若不是对西域大规模用兵,根本就不需要再巍宁关囤积大量粮草,可是只要大明不动兵,你就拿大明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多只能是再边境线上加强巡逻戒备。

 你总不能大张旗鼓的来质问大明,你为什么要在巍宁关囤积那么多粮食吧!

 你要是敢问,大明就敢一巴掌把你从长安城抽出来,大明干什么,难道还要向你霍拓国报备?

 赫连嗣华的兄长,也就是霍拓国的皇帝赫连景松其实也知道,大明这是要对他们用兵了,当年巍宁关的仇,大明还没报呢!

 而且路朝歌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霍拓国早晚要收拾,现在大明兵强马壮,而且已经完成了对国内的统一,四疆安稳,这个时候是对霍拓用兵的最好时机。

 他也开始布置,无论如何不能让大明的军队出现在国都之外,可是他现在不敢把自己手里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弟弟了,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弟弟最近有些异常,尤其是大规模的处死府上的下人,连他送过去的那个妾室都被处死了,而且处死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他安排进入王府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若是在将兵权交给赫连嗣华,那他才是脑子有病,可是他麾下的将军,多数都是自己弟弟一手带出来的,把兵权交给这些人,就等同于将兵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所以他现在很纠结,若是大明出兵,他要让谁去领兵,让谁来抵御大明山呼海啸的进攻。

 霍拓国这种西域强国,自然是不缺少将军的,可是军队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赫连嗣华的手里,军队内的将军也大部分是赫连嗣华提拔起来的。

 他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其实也意识到了,军权交给自己的弟弟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因为是老国王的遗命,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一开始倒是还不错,赫连嗣华没表现出什么野心,带着军队好好练兵,到处为霍拓国开疆扩土,赫连景松还觉得自己这个弟弟真不错,不争不抢还为国家建功立业,他就疏忽了对赫连嗣华的约束,只要是赫连嗣华报上来要提拔的将军,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巍宁关之战后,他就发现了,自己的弟弟好像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从那之后,他开始对自己的弟弟加强了约束。

 将军权一点点的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在收回兵权的过程中,他开始在赫连嗣华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手,时刻监视着自己弟弟的一举一动,为了能更好的把控自己的弟弟,甚至将他很喜欢的一个女人,送到了赫连嗣华的身边。

 赫连嗣华对这些就好像是充耳不闻一般,任由赫连景松将兵权收了回去,在自己的身边安插密探,甚至从来没抱怨过自己对哥哥做法的不满。

 这一度让赫连景松认为,自己是不是冤枉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弟弟根本就没有野心,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慢慢的生根发芽,根本就不可能被连根拔起。

 可赫连嗣华什么都不做,他也不能随便找个罪名处死自己的弟弟,两人就陷入了一种很诡异的和平,赫连嗣华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赫连景松该防备还是要防备的。

 但是,自从赫连嗣华从大明参加了一次全军大比的观礼之后,他就彻底的变了,可是清理自己身边的人,算是断了赫连景松对他的一切监视。

 这就让赫连景松警惕了起来,将手里的兵权攥的更紧了,甚至上朝的时候,还质问了赫连嗣华,为什么要处死府上的下人,毕竟是王族,如此大规模的处死下人,对王族的名声影响可不好。

 赫连嗣华也没给赫连景松好脸色,暗搓搓的指桑骂槐了一番,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也是最近开始,有人在自己面前说赫连嗣华要造反,这话要是放在几年之前,赫连景松可能还不是很相信,可随着赫连嗣华做的那些事,他已经开始相信了。

 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对付赫连嗣华,这个弟弟肯定是不能留了,就在他要准备动手的时候,大明方向传来了消息,大明的军队开始向凉州道集结,并且开始大量囤积粮食,夏侯家三位将军出现在了巍宁关,而且不止一次出关探查地形,这么明显的举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要报仇了。

 这个时候,赫连景松无论如何也不敢动他的弟弟了,在亡国灭种和失去权势之间,他选择了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先保证能挡住大明。

 赫连嗣华,是他能找到的最能打的将军了,虽然他现在不会将兵权交给自己的弟弟,但是他活着就是一个保障,至少能给霍拓国兜底,只要赫连嗣华还在,霍拓国的军队就有一战之力,总比让他心里没底强。

 赫连嗣华也是发现了这一点,他的行事开始肆无忌惮,甚至明目张胆的将自己提拔起来的将军叫到自己的府上,这让赫连景松恨的牙根痒痒,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能弄死赫连嗣华,你就是指着他鼻子骂,也没什么意义。

 德米尔述,作为赫连嗣华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军,他对赫连嗣华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当初巍宁关之战,霍拓国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他在指挥。

 最近一段时间,他也看出来了赫连嗣华的野心,他自然是支持赫连嗣华的,其实在很早之前,也就是赫连景松开始收回兵权开始,他就曾劝过赫连嗣华,趁着手里还有兵权的时候,不如就直接造反。

 可当时的赫连嗣华真是没有坚定自己的决心,所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赫连嗣华不愿意说的,那就是大明的西疆战兵虎视眈眈,尤其是牧云之一直在找机会和霍拓国打一仗,而且是那种不死不休的打。

 别看牧云之一直没提过要对霍拓动手的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他一直就没忘了当年巍宁关那一战,当年那一战,凉州援军损失四万多,巍宁关守军战死两万多,六万多人的仇,他牧云之不可能忘了。

 而且,自从牧云之履新西疆大将军之后,他就不断的深入霍拓国,干什么不言而喻,没有哪个大将军会无缘无故的去关注一个国家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揍你。

 在种种巧合以及意外之下,赫连景松没敢动他这个会领兵的弟弟,而赫连嗣华也没敢大张旗鼓的暴露自己的野心,但是在赫连嗣华观看了大明的大比武观礼之后,被路朝歌一通忽悠,他那颗野心彻底暴露了出来,而且得到了大明的承诺,他没有在隐忍下去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