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一先生 作品

第693章 左丞相与大司马商量国事(第2页)

 到时候必然要求辛屈南下朝贡。

 这可是登基大典,辛屈若是不亲自到场,我担心大邑商那边会以此作伐。

 可要是去了,以大邑商的手段,大概率会想着坑杀辛屈。

 横竖都不好过。

 就这几年了,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宁石戊看他感慨的模样,思绪也在流转,捧着茶杯的手,也僵持了片刻。

 似乎,燕国上层,基本上都嗅到了战争前的血雨腥风。

 子旬要立威。

 最好的开刀对象就是燕国。

 因为普天之下,就只剩下燕国足够庞大与充满危险。

 毕竟燕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就算是他俩,以前也不敢想,燕国才十三年,就膨胀成现在的模样。

 一个庞然大物横亘在头顶。

 不管谁都不会心安。

 所以,子旬必然会要求辛屈南下恭贺他登基。

 不然威势就立不起。

 辛屈不去,战争就进入了倒计时。

 就看子旬什么时候能腾出手了。

 今年,或者明年,又或者后年。

 越来越近。

 “其实,也不用担心这些。”泽洵忽然开口。

 拉回了两人的思绪。

 “少说废话,泡茶。”戴冰甲瞪了这小子一眼。

 没看到他们谈正事吗?

 “急什么,听听少年们的见解。”宁石戊依旧笑着,温和有加。

 “他阅历才多少,说多了容易错。”戴冰甲赶紧阻拦。

 他倒不是不让泽洵说话,而是这场合不妥,说错了容易影响泽洵的仕途。

 “就咱们两个人,私底下聊聊,算什么呢?”宁石戊拦住了戴冰甲,“再说了,都是一伙的,还怕什么呢?”

 这一下,戴冰甲就没有反驳了。

 泽洵倒是诧异的看了一眼戴冰甲,看得他没好气的说:“比党这种事情,也是无奈之举。尚书省想要办事,就离不开各府主官,不拉拢好关系,政令能推行下去?你有什么见解直接说。”

 “那就献丑了。”泽洵作揖之后说,“依我看,北伯应该已经做好了南征的准备。

 算算运河的开发时间,明年就能直接勾连到鄚邑。

 毕竟鄚邑的河,已经在天津入海了。

 那个任由,在天津附近的清丈土地,就是为之后的运河完工做准备。

 运河一旦落地,天津就是九河并流的局面。

 并且在辽西走廊那边,北伯让人试验了一种栈桥。

 以石为础,养蚝固石,在整个辽西走廊的百里滩涂上,已经弄出了六百座桥墩。

 看起来这玩意儿没什么,但我们在通县有浮桥。

 既然浮桥能在通县的河道用,为什么不能在辽西走廊的滩涂用呢?

 必要的时候,可以形成通道。

 换而言之,卢龙道可以不用走,就能沿着辽西走廊,将东北与辽西所有的兵马调集入关。

 然后沿着运河直接南下。

 就能快速贯穿整个冀州。

 北伯必然会想办法推动并州动荡,让大邑商的目光选在并州,然后趁乱袭取敌人后路。

 所以对豳氏与关中的关注,大概率是为了不让西边有干涉中原战局的可能。

 不然区区豳氏,纳了也就纳了,又为什么要给一个商盟身份?

 无非就是做出一个姿态。

 让人以为,北伯想着通过豳氏,进而拉拢关陇,让南方以为,北伯还是想着在并州与大邑商一决雌雄。

 这是在声东击西。”

 “……”

 宁石戊皱眉陷入思考,戴冰甲也思考这种可能。

 “为什么不能是堂堂正正一战呢?”宁石戊忽的反问。

 “北伯用兵,什么时候堂堂正正过?不都是以奇胜?”泽洵一脸古怪的看着宁石戊。

 辛屈行兵历来都是兵不厌诈。

 泽洵可是仔细研究过辛屈所有用兵记录。

 “真的没有?”

 “没有。”泽洵笃定的说,“哪怕是西征那三年,北伯都是用计谋解决事情,能少死一人,绝对要少死一人。

 甚至他还亲自带人奔袭,鲜少列阵。

 敌人若是藏在山堡,那就诈败诱敌,收紧口袋伏杀。

 我仔细看过战功报告与史籍,绝对看不到一点正大光明的阵战,全是阴谋算计。”

 “还是有的吧……”戴冰甲有些不敢置信。

 “没有。”宁石戊也很笃定的颔首,“他用兵,只求胜与少死人,攻城略地,少之又少。”

 “好吧。”戴冰甲回忆了一圈辛屈的用兵纪录,好像真的一点点正大光明都看不到。

 任何时候,都是因地制宜的算计。

 火攻、水淹、垒石、断路、埋伏,你能想到的,辛屈都干过。

 堂堂正正是一点都不看到。

 就连他教出来的弟子们也都是这样。

 隆蔚更是其中集大成者。

 想想他当时吸引火力,让自己奔袭九原的算计,甚至就连最后把人坑死在了白道驿站,还是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将刑天氏拉进棋盘里,一并端了,一举解决了九原、云中两郡的结果。

 “行了行了,不了这个了。”戴冰甲吐出一口浊气,“既然辛屈有数,咱们就不管他怎么安排。任由去庆塬的事情,我这就批复,越快越好,免得夜长梦多。

 不过,还要不要再多点一些年轻人去西边?”

 “不,尽可能安排归化人去,给他们一个升迁的机会。”泽洵忽的开口,“既然两位都想拉拢更多势力,那么就不该拘泥于血亲。

 北伯虽然号称十三姓为同族血脉,但毕竟血脉已经边缘了,不妨安排人为那些有志于投效朝廷的奴隶们,编纂他们的祖先未来。

 这样我们才能快速扩大十三姓的基本盘,而不是拘泥于内。”

 “你的想法虽好,但姚册那个老东西,可不会答应这件事。”戴冰甲耸耸肩。

 “不,姚册不答应,不代表辛屈不答应。”宁石戊抬起眼眸一闪闪的,“姚册不答应,但庙祝们可不会不答应。”

 “你是说……”戴冰甲想到了什么。

 “辛屈写的神话,必须传扬出去。人乃女娲塑造。”

 “可你想的神话没用了啊。那些色目毛鬼怎么说?”戴冰甲还是有所怀疑,“宫内这么多寺人都是色目毛鬼呢!”

 “简单。制造陶器的时候都有残次品,这些色目毛鬼就是女娲造人时的残次品,后来被大洪水冲散,从昆仑一路向西逃亡,至此天各一方。”

 宁石戊一拍手,笑道:“这件事,还得巫帮忙。”

 “小叶久居宫内,难说帮忙吧。”

 “会的,因为这件事,干系了将来公子莼的位置。你想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辛屈想要的,是天下。

 既然他想要天下,在宫内耳濡目染的辛莼,难道不想要当这天子吗?

 天子,天之子。

 等将来辛屈死后作天帝了,帮他打天下的我们,难道不得从龙升天?你……不想登神位吗?”

 戴冰甲与泽洵呼吸一滞,须臾面面相觑起来。(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