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蚁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三章 验明真伪(4k)(第2页)

 

“砚台里滴两滴血,然后告诉我你的生辰八字。”

 

……

 

河泊所内。

 

目送梁渠登船的吏员们议论不歇,目露艳羡。

 

圣皇亲自派船来接,何等气派。

 

此行一去,怕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尽是春闺梦里人。

 

“梁大人今日去了帝都,青云直上,从六少说变作正六。”

 

“要我说不止,封个男爵,那就更高了,爵比官有面。”

 

整个河泊所内,二代不少,日后大多能袭爵,少不得拿个伯、侯之位。

 

然眼下就有的,凤毛麟角。

 

“今年三月武举,狼烟二十八宿够厉害了吧,天下一等,那也是三十岁以下,二十好几,嘿,再看梁大人,不到二十,大武师!”

 

“要不能进京,受圣皇召见呢?”

 

二次验证足有两刻多钟。

 

梁渠回到甲板之上,重见光明。

 

府衙内议论稍停。

 

蓝继才出门催促:“收拾收拾东西,跟我们走,有什么要准备的,要告别的,尽快。”

 

“蓝先生放心。”

 

梁渠不敢停歇,跟冉仲轼打过招呼,匆匆回家。

 

此前早就知道要去帝都,所有行李全部打包好。

 

拎上即走。

 

同老和尚告别,安排好家中事宜。

 

河泊所府衙前,大半官吏出来送别,简知府亦来相送,赠了两本诗集。

 

徐岳龙站立小船之上,跟岸边的杨许寒暄。

 

二人从小相识,一转眼,却有数年未见。

 

“本来想着要叮嘱一下阿水的,你跟着去我就放心了,到了帝都,你直接领着他们去我家住,不必额外破费,家里肯定比外面舒服。”

 

“放心吧。”

 

杨许作保,他没工夫留到帝都过年节,度元宵,但要回河源府,同样要一路北上,去帝都只需稍稍拐个弯,两天的功夫,正好安顿一下自己的师弟师妹。

 

话音未落。

 

两道人影跑来,背负大弓和长剑。

 

“来了来了!”

 

向长松与胡奇背上包裹,来到埠头上集合。

 

“武馆呢,全安顿好了吗?”杨许问。

 

“大师兄放心吧,咱们去黄州的日子,武馆里就是阿水的同乡帮忙,他们干得不错,而且二师兄说,他抽空会去照看照看。”

 

师兄说没问题。

 

梁渠自无异议,合上诗集回头一数,发现去的人真不少。

 

大师兄的亲卫就好几个,各自要塞一匹马。

 

他自己也带了赤山和獭獭开。

 

蓝继才除去对江獭上船有些诧异,全无二话,帝都不是谁都能去的,如此大好事,带些亲朋好友再正常不过。

 

人员到齐。

 

军汉挥舞信旗。

 

长杆深撑,楼船滑出船坞,风帆鼓胀,领头江豚奋力摇尾,拖动大船劈波逐浪。

 

獭獭开竖直身子张望,扒拉桅杆跑到望斗之上。

 

“安顿好了来找我。”

 

蓝继才留下一句,吏员各自领人安顿住宿。

 

梁渠放好伏波,渊木,让龙瑶、龙璃帮忙收拾房间,自己回到蓝继才身边。

 

“蓝先生,此前您说领了一座天坛,莫非天坛正在船上?”

 

“不错,让你来就为这事,要去帝都,坐船不如乘坐龙血马走陆路来得快,但船比骑马更稳,能让你直接在船上坐坛。”

 

蓝继才边解释,边领梁渠来到船下舱室。

 

舱室昏暗,烛火引燃。

 

梁渠如愿见到了传说中的天坛。

 

整个天坛形貌上并没有多奇特,仿佛一面圆形大鼓,直径有两米多,高度半米出头,鼓面蒙泛一层象牙光泽,十分光滑细腻,完全瞧不出是由武圣尸骸制作。

 

梁渠仔细打量。

 

蓝继才绕到大鼓后方,躬身一拜。

 

“莫爷,小子把东西搬上去了。”

 

莫爷?

 

梁渠微讶,低头扫视,惊觉大鼓后面盘膝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浑身枯瘦,须发皆灰,皮肤黝黑如龟裂的树皮般贴附在骨头之上,颇有几分骇人。

 

自己刚才压根没注意到这里有位老人!

 

老人无言。

 

蓝继才等候三息,向梁渠招手:“小子来搭把手,咱们把天坛抬上去。”

 

高手当前。

 

梁渠不好多看,蹲下身扒住“天坛”的边缘。

 

甫一用力。

 

霍!

 

沉!

 

死命的沉!

 

奔马武师尚且能拉动几十匹奔跑中的雄壮骏马,更别说有擒龙伏虎身加持的梁渠。

 

就是同等大小的一块实心巨岩,梁渠想要搬动亦不费吹灰之力,偏“大鼓”竟让他有几分吃力!

 

船舱里的木板怪厉害的,不知用了什么宝木,居然没让天坛压出个大洞掉水里去。

 

“蓝先生,这天坛有多重?”

 

“六千多斤吧。”

 

“?”

 

梁渠面色涨红。

 

六千多斤?

 

闹呢。

 

如此重量,随便一个奔马武师都能搬动,能让自己觉得吃力?

 

蓝继才猜出梁渠要问什么:“天坛里头有武圣真灵,活物想要移动,就会感觉沉得厉害,不然我用得着你帮忙?”

 

难怪。

 

梁渠恍然,不过如此特性,不禁让他想到自己的伏波。

 

出舱。

 

“蓝先生,刚才那位大人是……”

 

“莫大人,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南直隶派来护送天坛的,你不用管。”

 

能护送天坛,至少得是宗师吧?

 

梁渠暗想。

 

两人搬运天坛到甲板之上。

 

军汉正往甲板上搭建长架。

 

待架子和桅杆一样高。

 

蓝继才再叫来杨许,三人合力把整个天坛运放到架子之上。

 

长架添天坛,成功比桅杆高出一线。

 

梁渠仰头。

 

“坐坛要那么高?”

 

“前人摸索出来的,坛越高,越露天,效果越好,反之室内、地下,效果最差。”

 

“岂不是说山巅最好?”

 

“非也。”蓝继才摇头,“此高非彼高,只需比周遭事物高即可,一望无阻,心旷神怡,咱们来到江上,有个十丈够用。”

 

“小子现在上去?”

 

“暂且不行。”蓝继才摇头,“坐坛有讲究,坐之前,你尚需沐浴焚香七日,且七天内,不得与他人欢好,保证神完气足。

 

子夜、子午,两个时辰的觉要睡足,每日天亮,需坐到坛上接受晨日照耀。

 

平日里,不要乱吃东西,每天会有人送食物到你房间,少胡思乱想,闲着没事,你就看书,二楼有个小书室。”

 

蓝继才一一叮嘱。

 

不禁令人感叹规矩真不少。

 

接下来几天。

 

梁渠开始为坐坛做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