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981章 朱元璋指出成年皇帝优劣,宦官打破百年惯例(第2页)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节度使们越做越大,重演汉朝的七国之乱吗?”

 王忠实冷笑道:

 “田令孜,你说得那么好听,无非就是想要挟持幼帝让自己大权独揽吧?”

 “幼帝登基,文官会怀疑我们,节度使会和朝廷离心离德,接下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咱家再说一次,历代宦官先辈们已经告诉过我们了,不能这么做,会天下大乱的!”

 田令孜一脸无所谓地开口。

 “那就看大家的意见,反正你和我说了都不算数!”

 长久的沉默后,其他大宦官们纷纷开口。

 “就父死子继吧。”

 “皇长子李俨也十二岁了,没几年不就成年了嘛。”

 “这样下去也不行啊,之前那些个宰相对咱们都不客气,节度使们也越来越不恭敬,是时候咱们亲自出山了。”

 【随着大唐局势的不断崩坏,宦官集团们也意识到了不对。】

 【于是他们打破了百年来的惯例,历史性地推举了李漼未成年的儿子李俨登基,成为大唐新的皇帝。】

 贞观世界中,李世民看到这里,表情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完了,大唐要糟!”

 李治坐在一旁听到这句话后,忍不住道:

 “父皇这是何意?”

 李世民神情沮丧地叹了一口气。

 “成年皇帝纵然再怎么是傀儡,但也是有自己意志的。”

 “可一个未成年的皇帝,就真的只不过是宦官的提线木偶。”

 “宦官们以此发号施令,必然会引发文官集团和地方上节度使的极大不满。”

 “接下来,恐怕就是这三大集团之间矛盾的爆发了。”

 李治听到这里,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安史之乱后,宦官、文官和节度使形成了一个相当微妙的平衡。

 现在,随着未成年皇帝的登基,这个平衡被宦官们率先打破了。

 当局势失去平衡之后,结果就只能是——掀桌子!

 大唐王朝,正好就是这张马上要被掀翻的桌子。

 李治想到这里,心情顿时变得极为复杂。

 大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样子了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山东,濮州。】

 无数流民聚集在城外。

 “开门,快开门啊!”

 “里面的大人行行好,让我们进去!”

 “我们快要饿死了,给我们一点活路吧!”

 城墙上,当地太守脸色发白,恶狠狠地对着身边将官们下令。

 “尔等必须要盯紧城防,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个流民窜入城中!”

 在这名太守旁边的一名将军有些不忍心,低声道:

 “太守大人,他们是您的子民,怎么能不救济呢?”

 太守怒道:

 “本官倒是想救,你让本官怎么救?”

 “城里府库的粮食都还不够吃,若是放这几万流民进来,那所有人都得完蛋!”

 城外的临时流民营地中,几道身影安静地看着这一幕。

 为首是一名身材颇为魁梧,神情极为彪悍,浑身上下散发着生人勿近味道的男子。

 【王仙芝。】

 王仙芝看了一眼面前的流民营地,对着身旁几人低声开口。

 “你们的任务就是从里面挑选一些肯卖命,有武艺的亡命徒。”

 “嗯,数量不能太多,两三百就行。”

 王仙芝身边这几名小弟闻言纷纷点头。

 有人疑惑地说道:

 “大哥,这里可是好几万人,咱们难道就不能直接带着他们揭竿而起吗?”

 王仙芝呵地笑了一声。

 “揭竿而起?你知不知道朝廷的官军战斗力有多强?”

 “回鹘、吐蕃都被官军打没了,咱们凭什么和朝廷斗?”

 “多招点人手,接着咱们才好做生意继续发财!”

 又一名小弟疑惑道:

 “可人家不都说太平盛世才好做生意,这天下眼看着像是要乱起来的样子,能做生意吗?”

 王仙芝嘿嘿一笑,目光中闪动着叫做野心的光芒。

 “你懂什么?世道越乱,咱们的生意才越容易做!”

 【汉武帝刘彻:这小子看着不像是什么好人啊,莫非是又一个韩山童、刘福通?】

 【秦始皇嬴政:朕还以为那个黄巢是个伏笔,现在又冒出一个王仙芝,有点意思。】

 【汉高祖刘邦:朕明白了,黄巢是李自成,王仙芝是张献忠!】

 【明太祖朱元璋:……你拿别的例子不行吗,非要拿大明的例子干什么?】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皇宫中,十二岁的皇子李俨在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们簇拥下,登上了龙椅。

 “臣等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文武百官纷纷下跪。

 在场的许多文官对视一眼,都难以掩饰内心中的焦虑和担忧。

 大唐立国两百年,在此之前只有两位皇帝是未成年就登基。

 分别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之子)和唐殇帝李重茂(韦皇后之傀儡)。

 这两名未成年皇帝在位时期,大唐内部动荡不断,尤其是朝堂上更多次爆发血腥政变。

 如今,第三位未成年皇帝登上了大唐的龙椅。

 这大唐,还能像之前百多年那样继续安稳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