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339章 太平天国内部博弈,咸丰新年好消息,忽必烈犀利评判(第2页)

 咸丰四年的新年如期而至。

 紫禁城内,各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年轻的咸丰皇帝坐在轿子上晃晃悠悠地前行,看着面前热热闹闹的一切,脸上没有任何笑容。

 过去的一年,对咸丰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

 他失去了自己这辈子最信赖、倚重的恩师杜受田。

 他的养母博尔济吉特氏也撒手人寰。

 他治下的帝国遭遇了巨大挑战,太平天国成为了心腹大患。

 忠心耿耿的名将江忠源死在了庐州,江宁府被太平天国据为己有。

 更要命的是,叛乱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就在天津城外,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于此同时,其他省份的各种起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深对大清的商业倾销和利益掠夺,再加上黄河决口问题的再度发作……

 “希望明年能有点好兆头吧。”

 轿子正好停下,咸丰皇帝无声地叹息一下,走向了御书房。

 御书房中,几名军机大臣都已经就位。

 但前不久刚刚上任的恭亲王奕欣并不在其中。

 让奕欣当军机大臣,本就是咸丰碍于养母博尔济吉特氏的情面,勉强答应的。

 咸丰到死也不愿意给博尔济吉特氏一个皇后的名分,对博尔济吉特氏的儿子、曾经和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奕欣又怎么可能无条件信任?

 博尔济吉特氏的葬礼刚结束不久,咸丰就随意找了一个“操持葬礼不够庄重”的理由,把奕欣的所有官职剥夺,让奕欣继续在恭亲王府当一个富贵闲王去了。

 想想都很扯淡,奕欣作为儿子,对自己亲娘的葬礼怎么可能会操持得不够庄重?

 只能说咸丰是连装都懒得装一下了。

 总之,奕欣不再出现于军机处这件事情让咸丰皇帝的心情好了那么一点。

 他坐了下来,示意开始今天的公务。

 军机大臣祁寯藻面带喜色,对着咸丰皇帝连连拱手,开口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咸丰愣了一下。

 “喜从何来啊?”

 祁寯藻满面笑容地开口道:

 “刚刚得到的消息,静海的林凤祥部贼寇已经被胜保、僧格林沁等将军击败,狼狈南下逃窜了!”

 “胜保、僧格林沁将军正在继续追击,想来全歼林凤祥部之捷报很快就会传来。”

 咸丰愣了一下,随后喜上眉梢。

 “好,这就好,太好了!”

 【对咸丰皇帝而言,咸丰四年刚开始就收到了太平天国北伐军败退的消息,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那么,在静海战场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镜头随之一转,来到了静海,播放起了过去三个月的战事。

 静海战场上的情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一句话总结就是——北伐军缺乏粮草后勤补给,又迟迟等不到援兵,撑不下去了。

 北伐军在静海驻扎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

 没过几天,冬天就到来了。

 北伐军的骨干是广西、湖南老兵,一路上收拢的兵马大多都是安徽、河南等地人。

 天津这边的冬天,对这些南方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严寒。

 偏偏北伐军还缺乏后勤补给。

 连粮食都没办法敞开供应,更别提过冬的御寒衣物,取暖木柴,过冬房屋了。

 由于沧州的屠戮,直隶当地的士绅们都对北伐军采取了敌视政策,拒绝援助并反过来剿杀北伐军派出去搜集物资的队伍,让北伐军的境遇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伐军出现了大批的冻死冻伤现象。

 尤其是来自广西的老兵们,冻死冻伤的几率更是全军之冠。

 整个冬天,北伐军冻死的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因为冻伤而残疾、截肢的更比比皆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让北伐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春天刚刚来临,林凤祥、李开芳就只能带着剩余的数万北伐军从静海突围南撤了。

 讽刺的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内斗等诸多原因,在北伐军突围的前一天,曾立昌等人率领的太平天国援军才从长江流域的安庆正式出发北上!

 安庆,甚至比北伐军的出发点扬州还要更南边一些……

 【北伐军攻克大清京师的目标,也伴随着这一次的南撤而正式宣告失败。】

 【接下来摆在北伐军面前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取得胜利,而是如何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中存活下来。】

 看到这里,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不由摇头。

 “打仗哪里有这样打的,简直就是乱弹琴!”

 一旁的军机处大臣伯颜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孤军深入就是兵家大忌,还过了差不多一年才派出援兵,简直乱来。”

 另外一名曾经多次跟随忽必烈东征西讨的大将阿术面无表情地开口道:

 “若是一开始打定主意要闪击京师,那就不该在怀庆府停留两个月的时间。”

 “绕过怀庆一路往北,彻底贯彻闪击战术的话,京师是有一定希望打下来的。”

 跟随忽必烈北伐哈拉和林,汉人世侯在大元朝廷头号人物史天泽好笑道:

 “明明是在中原打仗,北伐军的方针却好像是在草原上打仗一样。”

 只有草原的战术才是一路直扑对方首脑所在地,争取一击毙命。

 史天泽又道:

 “在静海等待援军也是莫名其妙,明明北伐军以南方人居多,却偏偏要在隆冬即将到来之际在如此北方驻扎。”

 “这北伐军的各种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忽必烈点了点头,道: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一个足够有威望、有能力的领导人。”

 “倘若是石达开来率领这支北伐军,那攻克大清京师并非不可能。”

 皇太孙铁穆耳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感觉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天京之后反而没了进取心,洪秀全和杨秀清的主力都按兵不动,仅仅靠着萧朝贵、冯云山的旧部和石达开、韦昌辉两个比较弱小的王去征战天下。”

 “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忽必烈嗯了一声,摇头做出了评判。

 “若是洪秀全亲自西征,杨秀清领兵北伐,清朝纵然不立刻灭亡,至少中原和湖广是肯定丢掉了。”

 “只能说,太平天国有这样的领导层,北伐的失败一点都不冤枉!”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