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835章 常惠计激军须靡,乌孙难道能赢军须靡?(第2页)

 军须靡同样也有些慌乱,脑海中闪过一幕幕曾经前往匈奴王庭朝见的情形。

 匈奴的骑兵之威,军须靡可是亲眼见证过的!

 但都到这种时候了,害怕和犹豫根本于事无补。

 军须靡沉声道:

 “翁归,你领左军迎战匈奴,本王亲自领中军。”

 翁归重重点头,大声道:

 “放心吧大王,我一定不辱使命!”

 翁归本来是想要撤退的。

 如今撤退不成,他也有豁出去的勇气。

 若是这一场大战能获胜,将来还有谁能和翁归争夺乌孙王位?

 紧接着,军须靡又将目光转向常惠。

 “常将军,右军就拜托你了。”

 常惠手持大汉符节,微微一笑。

 “放心吧大王,常惠只要还活着,右军绝对出不了问题!”

 紧张的气氛中,乌孙方面的号角也吹响了。

 密密麻麻的乌孙骑兵同样向前疾驰,准备和匈奴人接战。

 很快,双方就各自进入了射程。

 “嗖嗖嗖!”

 箭矢犹如飞蝗一般从天而降,诸多骑士中箭,人仰马翻,烟尘一片。

 短短几秒钟后,烟尘中又有更多的骑兵杀出,一往无前地朝着对方而去。

 匈奴本阵中,右谷蠡王表情悠然。

 “论骑射,咱们大匈奴是乌孙人的祖宗!”

 骑射,也分类型。

 一种是匈奴人的骑射,另外一种是其他民族的骑射。

 匈奴人过往打不过大汉,更多的还是因为汉军重骑兵的冲阵。

 汉军重骑的甲胄防护力极强,能让匈奴人的箭矢毫无作用。

 可现在对面又没有汉军!

 激烈地交战还在进行。

 匈奴人来回奔驰,箭矢不断。

 乌孙人同样也在奋力反击,但明显在射术上落了下风。

 战局开始渐渐地朝着对乌孙不利的方向偏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军须靡见状,心中不由一沉。

 “该死的匈奴!”

 本以为匈奴经历过内讧,战斗力多多少少会变弱。

 没想到,纵横西域的乌孙骑兵,在匈奴骑兵面前依旧是鲁班门前耍大刀。

 军须靡的身边,诸多乌孙贵族也陷入恐慌中。

 “怎么办大王?”

 “不然我们撤退吧?”

 军须靡心中开始动摇。

 撤退?

 此时此刻,撤退似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但……

 军须靡想起过往几十年自己面对匈奴的卑躬屈膝,一股怒火猛然自心中而起。

 “撤什么撤!”

 汉朝使者虽然也非常高傲,但至少汉朝是带着诚意而来,是希望和乌孙和平通商,维持丝绸之路,大家一起赚钱。

 匈奴人呢?

 匈奴人只会让乌孙交出更多的战马,更多的粮食,更多的女人,更多的其他物资。

 匈奴人可不会给乌孙带来任何好处,只会不停地让乌孙割肉,不断地趴在乌孙的伤口上吸血!

 这种时候撤退,难道还要回到以前一直被匈奴人压榨的日子吗?

 老国王军须靡这一刻白须飘扬,双目如电,声如雷鸣。

 “擂鼓,转马刀冲锋!”

 披头散发的乌孙力士站在大车上,重重地敲响了牛皮大鼓。

 咚。

 咚咚。

 咚咚咚!

 大地在震颤。

 鼓声逐渐密集,犹如雨点般急促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膜中。

 咚咚咚咚咚!

 乌孙右军。

 常惠看着面前的战场,皱眉不止。

 “这些乌孙人,怎地如此不济?”

 在常惠看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

 比起多年前自己被囚禁于匈奴王庭时,弱了至少两个档次。

 就这样的弱鸡匈奴,还是能牢牢压制住乌孙军队!

 太不合理了。

 常惠身边的常镇冷笑一声。

 “都说西域诸国孱弱,今天也算是亲眼目睹了。”

 常惠呵呵一笑,道:

 “军须靡还担心本校尉临阵脱逃呢,他真以为大汉儿郎和贪生怕死的西域胡人一般?”

 “传令,全部披甲!”

 寻常使团,一般也就百人出头。

 但常惠这一次毕竟是以大汉校尉的姿态前来,又是在战争的敏感时期。

 故而,常惠带了五百大汉骑兵前来和乌孙会合。

 这五百骑兵中除了一百骑兵是常惠从长安带来的亲军,其他四百骑兵分别出自河西四郡,是常惠持大汉皇帝符节,向当地郡守抽调来的最为精锐敢战之士。

 无论是匈奴的右谷蠡王还是乌孙的军须靡,都不会觉得这五百汉军能改变得了什么。

 但常惠今天就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完全想错了!

 一刻钟之后,在乌孙当地扈从们的帮助下,包括常惠在内,五百大汉骑兵全部挂甲完毕。

 常惠从马鞍上取下长枪,单手握持。

 此刻,这位曾经的大汉使臣,如今的大汉校尉英姿勃发,杀气腾腾。

 他将手中大汉使臣节杖用力朝地上一插。

 这支长长的节杖,稳稳地扎入西域大地中,纹丝不动。

 常惠对着身旁的乌孙将领道:

 “看好此节,静待本将军杀虏归来!”

 恰逢鼓声传来。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大汉儿郎,随我杀敌!”

 常惠一声吼,双腿紧夹马腹。

 战马缓缓迈开四蹄,在阵阵鼓声中,开始起速。

 五百大汉精骑,紧随常惠身后,同样加速。

 常惠一路疾驰,越过无数正在和匈奴奋战的乌孙骑兵。

 密集的箭矢从天而降,击打在常惠的身上,和盔甲相撞,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

 面前豁然开朗,原来常惠已经冲出乌孙骑兵阵地,进入了两军互射的中间地带。

 手中长枪高举。

 大日当空,枪尖反射一丝寒芒。

 “杀!”

 常惠一马当先,冲入匈奴骑兵阵中。

 枪尖划破一名匈奴骑士咽喉,血光乍现。

 半个首级依旧和身体连接,落马倒地。

 更多的汉军骑兵冲到。

 “死!”

 五百汉军,犹如猛虎下山,瞬间冲入了匈奴人的军阵之中。

 匈奴人压根就没有想到在这片战场上竟然会杀出一支汉军重骑兵,一时间惊慌失措。

 身后,密集鼓声不断。

 常惠和五百汉军所到之处,匈奴辟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汉军如一道闪电横过长空,在匈奴左军中划开一道犀利伤口。

 原本有序的匈奴军阵,开始陷入混乱。

 一名乌孙将领看到常惠如此神威,心中不由热血沸腾,拔出腰间马刀。

 “天朝将军尚且死战,我等乌孙英雄何能畏手畏脚!”

 “随我冲!”

 数千乌孙骑兵手持马刀,紧紧跟随着常惠撕开的裂口,杀入了匈奴军阵之中。

 马刀劈砍之下,匈奴骑兵人仰马翻。

 乌孙并非毫无优势。

 作为西域的最强国,乌孙早就已经学会了铁制兵器的冶炼技术。

 多年来,匈奴人的刀剑,大部分便是由乌孙供给。

 乌孙的马刀,比匈奴更好,更快,更锋利!

 刀光现。

 头落。

 血喷涌。

 马蹄疾驰,杀声如雷!

 乌孙右军,在常惠的激励下全军压上,对匈奴左翼发动了前所未见的疯狂攻势!

 一时间,匈奴左翼骑兵四处逃窜,溃不成军。

 匈奴本阵之中,右谷蠡王见状大惊。

 “怎么回事?快,立刻抽调中军去支援左翼!”

 话音刚落,旁边的匈奴将领面露难色。

 “不能去支援啊大王,乌孙人已经全部冲上来了!”

 “什么?”右谷蠡王愣了一下,抬头看去。

 战场的最中央,烟尘漫天,完全看不清楚战况。

 但几秒钟后,一名乌孙骑兵从中冲出。

 紧接着,一名又一名的乌孙骑兵自烟尘中杀出。

 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乌孙骑兵挥舞着马刀,追逐着正在四处逃窜的匈奴骑兵,朝着匈奴本阵席卷而来!

 一声怒吼响彻天际。

 “乌孙大将翁归在此,匈奴右谷蠡王出来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