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820章 刘弗陵成年礼,秦始皇道破权力对人心的掌控

东汉世界中,刘秀看到这里微微点头,皇冠上垂落的旈珠随之一阵晃动。

 “霍光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大汉当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

 作为亲手终结了王莽新朝混乱,重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对这方面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刘庄有些不解:

 “不对吧父皇,那武帝后期再乱,也不可能比王莽伪朝的时候更乱啊。”

 王莽的新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战火延绵,席卷了整个北方。

 也就长江以南的南方稍微好一点,可当时的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恐怕都没有超过三成,基本上没什么参考性。

 刘秀笑了笑,看向丞相宋弘。

 宋弘会意,开口解释道:

 “太子殿下,武帝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死人,而是在于大家太穷了。”

 “所谓穷则思变,当全天下的人都穷,而且还穷了整整五十年,危机的爆发也就是一瞬之间。”

 邓禹赞同地开口道:

 “谁说不是呢?霍光接手的大汉其实就是满地柴薪,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立刻点燃,蔓延全国。”

 “此时别说是开战了,哪怕是匈奴入侵也必须要小心应对,尽量不征召大军迎击。”

 耿弇嘿了一声,开口反驳道:

 “老邓,你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天底下哪里有被入侵还能不召集大军反击的道理?”

 “大汉的老百姓不至于怂到这种地步!”

 邓禹笑而不语。

 刘秀笑道:

 “主要还是李广利的两次失败,对大汉的国力折损太严重了。 ”

 “唉,葬送在李广利手中的大汉精锐可是超过了十万人!”

 十万兵马,对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略掉的数字。

 刘彻一朝出征,单一一路兵马的最大数字也就十三万人。

 刘庄点头,有些庆幸地开口道:

 “还好这个时候的匈奴也陷入了内乱争斗之中,若是再来个乌师庐之类的单于,恐怕大汉就有大麻烦了。”

 刘秀哈哈一笑,道:

 “那也不至于。匈奴内乱是结果,导致匈奴内乱结果的本身就是大汉数十年如一日的战略攻势。”

 “匈奴国力原本就不如大汉,还需要耗费资源来应对和大汉之间的战争,拖了这么多代单于才爆发内部矛盾,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事情了。”

 卫青和霍去病在世的时候,大汉属于用军队直接杀戮匈奴人。

 等卫霍去世后,大汉则是靠着一次次战争来消耗匈奴为数不多的资源。

 资源没了,内部矛盾自然就多了。

 偏偏大汉的战争还在继续,资源还越来越少,内部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激烈。

 内乱不爆发才怪了。

 刘庄闻言,心中突然有些震撼。

 即便是站在刘庄现在这条东汉世界线来看,匈奴都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为强大的草原帝国。

 但就是这样的强悍帝国,竟然也被大汉用一次次的战争,活生生地拖垮了。

 考虑到国情制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大汉每次发动战争耗费的资源都必然比匈奴更多。

 可以想象,大汉要做到这一点,究竟得投入多么巨大的资源!

 刘秀突然笑道:

 “还好汉武大帝毕竟还是有点良心,没有给老百姓打欠条。”

 “不然的话,朕怀疑他能把欠条打到三十年之后去!”

 刘庄不由无言。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霍光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汉朝的国力得以从刘彻时代连续数十年的穷兵黩武中逐渐恢复过来。】

 画面中,霍光一如既往带着群臣议事。

 “陛下,臣等已经形成决议,还请陛下圣裁。”

 霍光的礼节和语气也一如既往的恭敬。

 刘弗陵迟疑片刻,突然开口道:

 “此事是否值得商榷?”

 霍光身体稍微停顿了一下,恭敬道:

 “陛下说要再商量,那臣等继续商量便是。”

 又过一会,另外一名大臣站了起来。

 “陛下,臣等皆认为,方才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没有别的可能性比这个方案更好了。”

 刘弗陵沉默片刻,身体微微颤抖。

 但最终,这位少年皇帝还是带着几分无奈的语气点头。

 “明白了,就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吧。”

 霍光恭敬弯腰:

 “老臣遵旨。”

 散朝之后,刘弗陵脸色难看地回到了后宫。

 “这个霍光,这个霍光!”

 “表面恭恭敬敬,但从来就不肯听朕的任何意见。”

 “还以为朕是一个黄口小儿吗?”

 刘弗陵愤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皇帝刘弗陵很快发现,在缺乏其他人牵制霍光的前提下,尚未亲政的自己对朝政大事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整个大汉朝廷都在霍光的控制之下运转。】

 【必须要指出来的是,霍光控制之下的朝廷其实相当高效而有序,但这显然并非刘弗陵愿意看到的结果。】

 【可惜不管刘弗陵怎么尝试,霍光毕竟都有先帝刘彻的遗诏,牢牢占据着大义,让刘弗陵难以染指朝政。】

 【刘弗陵只能选择等待。】

 【随着时间流逝,颇有几分度日如年意味的皇帝刘弗陵终于迎来执政的第十二年,即将举行成人礼。】

 【成人礼之后,这位大汉皇帝就该正式亲政,从霍光这位辅政大臣手中拿回皇帝该有的权力了。】

 霍府之中,霍禹忧心忡忡地开口。

 “爹,陛下马上就要成人礼了,最近下面有些人很不安分啊。”

 已经越发苍老的霍光表情依旧一如既往的平静,淡淡道:

 “人各有志,这朝廷也不是老夫的一言堂,大家有其他想法很正常。”

 霍禹急了,道:

 “怎么就很正常了?爹,陛下这几年来对咱们霍家可算不上和气!”

 “别的外戚,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提防?”

 在上官桀被族诛之后,刘弗陵的皇后上官稚儿只剩下了外公霍光这边的亲族,霍家也因此而成为了实际上的外戚。

 只是上官稚儿明显并不受宠,即便是从少女初潮可以怀孕算起也已经足足有五年多时间了,却从来没有怀孕过一次。

 反观刘弗陵的其他嫔妃,都已经给刘弗陵先后生下三个女儿了。

 霍禹对此事是非常上心的,还特地让上官稚儿的母亲,也就是霍禹的妹妹霍氏入宫去探知真相。

 霍氏回来后,遮遮掩掩地说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

 上官稚儿,似乎还保留着处子之身!

 一个已经当上皇后将近十年的女子,竟然还是个处子!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那位年轻的皇帝刘弗陵心中对霍家究竟有多么的忌惮。

 听着霍禹喋喋不休的抱怨,霍光眼皮一抬,视线聚焦到这个长子身上。

 霍禹身体颤抖了一下,乖乖地闭上嘴巴。

 霍光淡淡道:

 “早就已经教过你了,该等待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等待。”

 霍禹有些无语。

 等,谁不会?

 可再等下去,刘弗陵就成年亲政了!

 但霍禹也不敢继续顶嘴,只能闷闷点头应诺。

 时间一晃,刘弗陵的成年礼到来了。

 元凤四年春,正月初二。

 在丞相田千秋、大司马霍光的率领下,文武百官齐聚,对着刘弗陵大礼参拜。

 “恭贺陛下成年!”

 二十岁的刘弗陵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

 众人纷纷起身落座。

 明明是一件大喜事,但这座大殿之中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许多人的目光时不时地在皇帝刘弗陵和大司马霍光的身上来回游移。

 接下来的事情,会怎样发展?

 刘弗陵同样也在看着霍光。

 这位年轻的皇帝,此刻又想起了十二年前,病榻上的父皇刘彻曾经郑重交代过自己的那句话。

 “若你亲政后,四辅臣中依旧有人在世,你须先行忍耐,逐步掌控权力,然后杀了他。”

 时光荏苒,四辅臣中只有被刘彻亲口指定为“周公”的霍光还在了。

 这座大殿中,至少有七成以上的臣子,要么是霍家子弟,要么就是霍家党羽!

 刘弗陵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曾经不止一次地后悔当年完全配合霍光除掉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行为。

 哪怕这两人之中有一个人活下来,如今朝堂中也不至于会变成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吧?

 也罢,等亲政之后,慢慢提拔亲信,逐步扭转就是了。

 刘弗陵看着两鬓已然接近全白的霍光,心中安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