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782章 战争余波导致汉朝政坛大变动,历朝皇帝怒斥刘据是个蠢货

刘彻咦了一声,明显来了兴趣。

 “让朕看看。”

 江充呈递上来的桑弘羊不法事迹,里面真正针对桑弘羊的并没有几条。

 大部分都是桑弘羊的心腹、子弟们利用给朝廷办事的机会,趁机进行敛财。

 刘彻怒了。

 “这些个该死的家伙,竟然敢贪朕的钱!”

 江充恭敬道:

 “陛下,应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刘彻陷入迟疑。

 该怎么处置呢?

 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把桑弘羊找来!”

 很快,桑弘羊看着面前这些江充送上来的资料,脸色如土,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臣有罪,还请陛下开恩!”

 刘彻冷冷地开口道:

 “按照大汉律法,你桑弘羊应该被免去官职,发配到边疆修长城!”

 桑弘羊苦苦哀求。

 “请陛下看在臣尽心尽力给陛下效忠多年的份上,饶臣一命吧。”

 律法这种东西,也就是说说而已。

 谁不知道,刘彻想要人死,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彻盯着桑弘羊,脑海中回想起这些年桑弘羊在敛财上的贡献,最终一声冷笑。

 “你的那些部下和子弟,该惩处的还是得惩处。”

 “桑弘羊,你御下不严,免去你大司农的职位,降为搜栗校尉,仍主持大司农业务。”

 桑弘羊赶忙谢恩。

 离开御书房,劫后余生的桑弘羊又碰到了霍光。

 霍光微笑对着桑弘羊开口道:

 “恭喜桑大人从江充手中逃过一劫。”

 桑弘羊苦笑一声。

 “霍大人知道了?”

 霍光笑道:

 “还不知道,但看桑大人是走出来而不是被抬出来,略有猜测。”

 桑弘羊叹了一口气。

 “今后是真的要为陛下好好效力了。”

 霍光目送桑弘羊远去。

 金日磾的声音响起。

 “我记得你好像并不喜欢桑弘羊的政策。”

 霍光并没有对金日磾的出现感到有多少意外,淡淡道:

 “桑弘羊敛财过度了,朝廷得到的财富也没有化为民生工程。”

 “黄河泛滥了二十年,我兄长出征漠北的时候,中原民众饱受黄河泛滥之苦却得不到朝廷钱粮援助。”

 “桑弘羊鼓吹的这种国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金日磾站在霍光身边,跟霍光一起看着桑弘羊远去的身影。

 “说的好像这种政策只有桑弘羊一个人就能推行得起来似的。”

 霍光笑了笑:

 “你敢说?”

 金日磾倒也光棍:

 “你堂堂冠军侯亲弟都不敢,我一个匈奴胡虏哪里来的胆量?”

 两人不再说话,注视着桑弘羊在视线中消失。

 良久,金日磾才道:

 “你说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

 霍光无所谓地开口道:

 “反正总会有到头的那一天。”

 金日磾偏着头,看着霍光:

 “你就不怕大汉会变成第二个大秦?”

 霍光沉默片刻,淡淡开口:

 “有陛下在就不会,而且还有太子殿下。”

 “当然,还有我。”

 金日磾啧了一声。

 “最近没去东宫吧?”

 “没事就别去了,有事也最好别去。”

 说完这句话,金日磾转身消失。

 【李广利出征的失败,在大汉国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

 但实际上,汉朝政坛引发了巨大的波动。

 李广利的政治盟友刘屈氂被疯狂弹劾,刘彻敛财的最佳工具人桑弘羊被破天荒地免去大司农的职位,都是这些波动的外在显现。

 统治阶级内部,对皇帝刘彻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一次性用铸币税收缴了天下三成五甚至更多的财富,却无法取得一场胜利。

 这样的皇帝,还适合统治大汉吗?

 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投注到太子刘据的身上。

 他们认为,是时候让刘彻效仿当年赵武灵王的举措,退位让贤了。

 刘据当然并不是那种能带着大汉开疆拓土,成就千古大业的皇帝。

 但至少,刘据能安下心来,让大汉休养生息,获得一段时间的喘息。

 换作以前,这些人当然不敢这么嚣张。

 但现在,刘彻已经老了!

 一个马上就六十岁,打仗也打不赢,还在不断敛财的皇帝。

 人心浮动啊。

 【一直以来都隐藏在刘彻光环之下的太子刘据,就在这次兵败漠北的背景下,被那些对刘彻极为不满的臣子悄无声息地推到了政治舞台的正中央。】

 金幕中,开始播放太子刘据的人生。

 作为刘彻的皇长子,刘据的开局是非常顺利的。

 他的母亲卫子夫生下他姐姐的时候,在宫里还面临着皇后陈阿娇的压制。

 但等刘据出生,已经登基十三年的刘彻终于迎来了长子,可谓是欣喜若狂。

 高兴至极的刘彻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几乎是直接向天下宣告了刘据的地位。

 更让人羡慕的是,刘据还有一个好舅舅卫青。

 卫青在对匈奴征战中接连取胜,让军队迅速倒向了刘据。

 这种背景之下,小刘据得以凭借嫡长子的身份,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大汉皇太子,一当就是几十年。

 紧接着,他的表哥霍去病又瞬间崛起,一飞冲天。

 漠北之战,封狼居胥,霍去病名垂青史的同时,也让刘据的地位空前稳固。

 舅舅和表哥同为汉朝大司马,母亲是大汉皇后。

 这样的太子,谁敢挑战?

 花无千日红。

 霍去病的去世,对刘据而言是非常沉重的一击。

 没有了牵制卫青的人选,刘彻别无选择,只能压制卫青。

 这也让那些原本不敢挑战刘据的皇子们,看到了机会。

 刘据本身,并非毫无缺点。

 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他的政见和刘彻完全不同!

 刘彻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并非所有儒家学派的思想都用。

 刘彻最喜欢的,是以董仲舒为首的“公羊学派”。

 公羊学派思想非常激进,其中“百世之仇犹可报也”这句话,更是给刘彻对匈奴展开大规模战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刘彻并不觉得公羊学派的领袖董仲舒是一个合适的老师,而是让其他公羊学派的大儒对刘据进行教导。

 这些大儒一个个雄心万丈,希望能让刘据成为第二个刘彻。

 但无情的事实却让他们震惊了。

 皇太子刘据,对《公羊传》并不感兴趣!

 碍于父皇刘彻的命令,刘据的确也完整地学习了《公羊传》,并颇为精通。

 然而,刘据私底下更喜欢的,却是儒家公羊派的死敌,谷梁派。

 金幕中,年轻的刘据来找卫子夫。

 “母后,孩儿希望学一下谷梁派的经典。”

 “什么?”向来以沉稳谦和着称的皇后卫子夫,当场就被吓得花容失色。

 “据儿,你不能学习谷梁派!”

 谷梁派有什么问题?

 “犬儒”这个词,就是公羊派发明出来的,特指谷梁派的。

 从谷梁派诞生一直到现在华夏建立为止,这个词能列入用词最精准的至少前一百名。

 现代华夏人最深恶痛绝的“儒家糟粕”,十成里至少有八成来自谷梁派。

 典型的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又比如什么宗法压榨、浸猪笼、裹小脚……

 全都是谷梁派大力提倡的。

 公羊派属于儒家之中最为激进,动不动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派别。

 谷梁派则是儒家之中最为保守,恨不得每个人都按照机器一样教条做事,古板到极致。

 皇帝刘彻说是大兴儒学,实际上真正兴的是儒家公羊派。

 就连太子刘据的老师都是清一色的公羊派。

 这种时候,刘据居然跑来说要学谷梁?

 卫子夫苦口婆心,劝说了一番。

 刘据不听。

 卫子夫又拉来了卫青、霍去病,各种好言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