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三行 作品

第十八回《得道多助,仁者无敌》第四节

东帝成山宰势力灭亡之后,北帝段仙芝与南帝吉义两大势力分别占据了江北和江南,隔着浩荡长江对峙。

 段仙芝军缺乏船只,一时无法下江南。段仙芝遂留下重兵布防江北,并在巢湖、洪泽湖两地打造船只、训练水师、深挖河道,准备等船只打造得差不多之后,再由水师载运大军通过挖深了的河道下长江,大举进攻江南。于是段仙芝留下其军师应无涯统管江北军务,自己转到西京长安,去督率军队攻击贺兰道、陇西道。

 吉义的越海义军从海岛起家,一直重视水师,不缺船只。稍事休养并重新整编部队之后,吉义便要渡江进攻江北,不能让段仙芝轻松消灭了臧天佐残部再来与义军决战。

 这是越海义军第二次渡过长江作战。第一次由陈固所部担当,渡江地点选在江汉道东部,以鄂州为江南本营,武穴港为江北泊港,攻打目标蕲州、黄州,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第二次由吉义亲率,渡江地点选在安徽道中部,以池州为江南本营,准备先打安庆府,然后便以安庆港为江北泊港,接着向寿春府所属霍山县、六安县进军。

 为什么这样制定作战计划,而不直接从金陵打过长江去?因为直接从金陵打过去的话,江北与金陵相对的城池是滁州,虽然滁州称为“环滁皆山也”,但那些都是十分低矮的山,并不险要,即便攻占了滁州也很难站稳脚跟。即便长驱直入攻下更多州县,可是在长江下游与淮河之间的大片区域,地势普遍低平,几乎无险可守。纵然也有一些名山,诸如琅琊山、凤阳山、八公山,其实全是很矮的山,落差都只有数十丈,名为山,实际上是低丘,方圆千里范围内连一座落差百丈以上的高丘都没有。这样的低平地带,易攻难守,我方容易攻过去,敌方也容易反攻过来,渡江作战的我军就很难站稳脚跟。

 为什么要从池州打过安庆去?因为安庆外围就有颇为险要的高山,比如大龙山,打下来就有利于协防安庆,可以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安庆的西北面不远便是雄伟的大别山脉,可以说是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之间的唯一一片大山区。义军渡江作战要想彻底站稳脚跟,必取大别山区。

 天下义军普遍是从山野起家,普遍擅长山地作战。越海义军以五龙庄庄丁团为最初班底,五龙庄庄丁团是在聚龙山里锻炼成长的。越海义军登陆岭南作战之后,先后汇聚了江右义军、粤东义军、粤西义军、桂南义军、桂北义军等各路义军,全都是在南方山区里摸爬滚打的。当时的老兵,如今成了各级军官,战技相传,如今的吉义手下主力军仍然是以山地作战为擅长。相反,短处就是平地作战。

 如果从金陵渡江去到江淮之间东部的千里低平地带,义军免不得会居于劣势。尤其是敌军骑兵多,义军骑兵少,进攻很难打赢,撤退又跑不过,很容易被歼灭。所以从那边进军不是好选择。

 如果从池州渡江去到江淮之间西部的大别山区,义军就能站稳脚跟。有了大别山区作为前进地盘,进可攻,退可守,得利时可进取中原,不利时撤回山里。敌军要入山剿杀的话,骑兵失去优势,变为劣势;义军求之不得,可以在山区消灭敌军的骑兵,以后平地作战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