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三行 作品

第十八回《得道多助,仁者无敌》第二节

宋十银到楼上向义军呼叫,说陆亚子、陆季子已经醉倒,可以活捉献给天命天子。又说自己是天命天子的故人,请求带自己去见天子。 义军半信半疑,姑且听之,拿下陆亚子、陆季子,把宋十银带去见吉义。

 吉义正要处置陆家。陆家不止陆亚子、陆季子两个,还有好些他们的族叔伯、族兄弟为成山宰效力,按理应该诛灭九族。吉义虽因与陆家有些渊源,想要从轻处置,但是别家怎么办?单单从轻发落一家的话不公平,连同别家全都从轻发落的话,又会埋下许多隐患。吉义为此召来山士贤询问。

 山士贤认为君主处置从逆之家必须明正典刑,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就不能对陆家从轻发落,否则难以服众。仅凭现有的理由——在陆家被招过亲,与其大小姐进过洞房,实际上并无关系,那是不行的。这种理由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天下还要以讹传讹,传说陛下好色无行的谣言呢!

 吉义听了点头,准备对此事不徇私情——其实也没私情可徇,非亲非故的,当然只有秉公处置。

 正要这么办,宋十银来。吉义忙亲自迎接,设宴款待叙旧。说起早年巧遇匡一金、宋十银的经历,哈哈大笑。吉义问道:“敢莫你们是一伙的,当年合伙来赚我?”宋十银道:“山人与匡兄委实不是一伙,但都早早便知陛下必大发达。”吉义又问:“宋先生与匡先生如何能够早早便知?”宋十银道:“改朝换代这等大事,若不知不觉,还能算神卜么?”吉义想想有理,又哈哈大笑。

 宋十银趁吉义高兴,闲闲说其:“陛下灭了成山宰,少不得要处置其党羽。别家可灭,但有一家,与陛下大有渊源,不可灭,还须善待。”吉义疑道:“哪家?”宋十银道:“山人来之前,陛下与山侯爷所议那家便是。”

 吉义大惊,离席施礼道:“先生委实神算!这也给你算得出来?”重新安坐道:“但此事还需商榷。陆家与我固然有渊源,但还说不上大有渊源……”

 宋十银笑而摆手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也难怪。其实当日与陛下拜过堂的陆大小姐陆遐,已经跟了陛下数年,与其师父为陛下立下极大功勋。凭此,莫说从轻发落陆家,便是全然赦免,也是理所应当!陛下可不用发愁欠缺理由服众。这理由足矣。”

 吉义又大惊,瞠目结舌。这时只听“咚”的一声,似乎是人头碰到木头的声音。然后二袖从宴席桌下钻出来。红袖叫道:“奴等知了!”绿袖摸着脑门叫道:“果不其然!圆真小师太,在下想起来叫做陆霞,只不知是哪个霞。”吉义定定神道:“与我拜过堂的陆家大小姐,闺名唤作遐,闻名遐迩的遐,这个我记得的。”绿袖道:“既然记得,为何早不说!”吉义道:“谁知道啊?你俩才是,为何早不说?”红袖道:“我俩只听会真师太说过一次,一时记住又忘了呀!”

 就这样真相大白。吉义遂诏告天下:“朕早年寒微,路过苏州府华亭县陆家,得陆家家长施太君惠鉴,选朕做其曾孙女婿,匹配其嫡曾孙女陆遐。朕当年不敢高攀,固辞不得,虽被迫拜堂,未入洞房便逾墙而走,不敢以陆小姐为妻也。然而陆小姐贞淑节烈,拜在青莲门会真大法师门下,得其师提挈,万里寻夫,托名圆真,留朕军中,相随建功。数年间功勋卓着,我军将士莫不知焉。朕今方知圆真便是陆遐,自当遵从早年鸳盟,不敢赖焉。因此朕封陆遐为皇妃。封施太君为华亭县君。赦免陆家诸人跟从伪帝成业之罪,纵有抗逆我军者,也皆免罪,既往不咎。”

 ——这诏书说的有些并非实情。比如其实并非“未入洞房”,其实是“已入洞房”才对,两个还呆在洞房里共处了半夜呢!但那就不必对外实说了。陆遐也不是那时才跟会真的,其实是以豪门大小姐之尊,早就偷偷拜入朝廷要剿灭的青莲门门下,这事说来也是大逆不道。总而言之,做皇帝的身不由己,发诏书也不能一概实说,总得遮掩一些事情,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