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89章 不要开伦理的玩笑

 第189章 不要开伦理的玩笑 

 杨坚一想到自己的成果被唐朝继承,给大唐做了嫁衣,心里就不平衡。 

 大唐不仅灭了他的隋朝,还把他隋朝很多优秀的制度全盘吸收。 

 这种被敌人吃干抹净的感觉,他越想越郁闷。 

 不过唯一值得他欣慰的,就是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现如今已是他杨坚的儿子。 

 既然是他的儿子,而他开创的制度被大唐拿去用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他是杨世民的爹,他死后东西自然要留给儿子。 

 一想到这个,他就不再郁闷,心情反而格外舒爽。 

 “除了之前提到的施政措施,营建大兴城也是杨坚最为重要的政治措施之一。” 

 “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 

 “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 

 “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脏乱不堪,饮水供应也成问题。” 

 “于是杨坚下令在长安城东南修筑新城,叫大兴城。” 

 “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 

 “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 

 “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 

 “隋朝灭亡后,大唐定都大兴城,并改名为长安城。” 

 李世民:@杨坚,感谢舅老爷给朕修建的长安城,朕会让长安城闻名天下,以报答舅老爷的建城之恩。 

 杨坚:@李世民,好大儿不用谢,这都是父皇应该做的。 

 李世民:? 

 李渊:? 

 杨坚:@李世民,@李渊,朕宣布一下,朕现在是李世民的爹。 

 李世民:…… 

 李渊:姨夫,不要开伦理的玩笑。 

 杨坚:朕没有开玩笑,朕已经认这个时代的李世民为儿子,并赐名杨世民,而且朕百年之后,还会把皇位传给朕的儿子杨世民。 

 李世民:…… 

 李渊:…… 

 杨坚:@李世民,父皇给儿子建城也是应该的,所以好大儿不用这么客气。 

 李世民:…… 

 李渊:@杨坚,姨夫,你这事做得不地道,怎么还抢朕的儿子? 

 杨坚:此话差异,怎么能说是抢儿子呢,世民完全自愿的,朕可没有强迫世民。 

 杨世民:儿臣可以作证,父皇的确没有强迫儿臣。 

 李渊:@杨世民,世民,你? 

 杨世民:@李渊,高宗皇帝不要叫这么亲密,我怕父皇会误会。 

 李渊:…… 

 李世民:…… 

 一家人你来我往的交锋,再加上这个杨世民茶里茶气的,苏晨看得直呼过瘾。 

 要不是还有正事要办,他都想暂停下来加入吃瓜队伍。 

 “杨坚除了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济方面也颁布了一些政策。” 

 “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有大索貌阅和输籍法。” 

 “隋朝初年,农民隐漏户口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于是杨坚下令在全国进行人口普查,即大索貌阅。” 

 “通过大索貌阅,户籍本上有11万多人查实为壮丁,有164万多人新编入户籍。” 

 “杨坚取得了括户运动的成功,接着又实行输籍法,确定户籍,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由于户籍所征敛的数额比豪强少,故在输籍法实行之后,有不少隐漏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编户。” 

 “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 

 “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刘彻:人口普查这个办法好,既可以打击地方豪强,又能增加不少纳税人口。 

 他们大汉同样存在老百姓隐漏户口的现象,给大汉朝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如今大汉正在和匈奴开战,急需大量的青壮年充实军队。 

 要是壮丁都隐藏起来,无疑让大汉军事力量大减。 

 除此之外,隐漏户口的百姓多了,也会造成逃税漏税,这对国家财政极为不利。 

 现如今隋文帝的人口普查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或许他们大汉也可以来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信不仅可以多出不少壮丁,甚至还能增加很多纳税人口,还可以削弱地方豪强的力量。 

 一举三得的美事,他已经迫不及待想找大臣商议此事。 

 苏轼:隋文帝的这个全国人口普查,不过是将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便进行剥削罢了。别看普查过后多了一百多万户籍人口,可却并不能真实反映隋朝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杨坚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还包括全国各地都修建了大型粮仓,每个粮仓的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大唐贞观年间,发现了隋朝遗留下来的粮仓,隋朝已灭亡了20年,杨坚已经死了33年,可粮仓里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探查出259个粮窖。” 

 “其中还有一个粮窖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各朝的老百姓听得暗暗咋舌,直呼不可思议。 

 隋朝到底修建了多少大型粮仓,居然到了后世还有粮食存在。 

 尽管粮仓的粮食已经烧毁碳化,但也足以说明隋朝的富裕强盛,粮食都已经多得吃不完。 

 各朝的皇帝显得尤为惊讶,没想到隋文帝建造了这么多规模庞大的粮仓。 

 而且每个粮仓都储藏了百万石粮食,这才是最为恐怖的。 

 很多皇帝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隋文帝时期国家富裕,今天可总算见识到了。 

 杨坚得意洋洋的扬起头颅,脸上容光焕发。 

 他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就是吃饭问题。 

 也正如此,他才大规模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就是为了以防哪一天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