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木在林 作品

第596章 时代局限

 第596章 时代局限

 次日。

 国庆三天一晃而过。

 “唉,这3天假期压根就不够休息啊。”

 “才三天,怎么不放5天假啊,不想上班啊。”

 众人不情不愿起个大早上班。

 “月初咯,又要忙咯。”

 堆积了三天的活要干,又得忙起来没得休息。

 车间。

 “郭主任,这事可不好办啊,杨厂长突然给咱们这么匆忙的活,咱们一个车间也干不完呐。”

 “就是把二、三车间的师傅们叫来,短短几天时间也干不出这么多工件。”

 听着一众工人叽叽喳喳,郭大撇子不耐烦喝道:“行了,别吵了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

 郭大撇子左右徘徊,但依旧没想出一个好办法。

 “你们先做着,我去找杨厂长说说,这不么赶着要,量又要这么大,咱们一个车间是没办法的。”

 郭大撇子径直去找杨厂长。

 “我知道这事很困难,但再困难也要克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集思广益完成任务。”

 郭大撇子扯出一副苦瓜脸:“杨厂长,不是我不想完成,实在是没办法,这时间太赶了。”

 “但凡再多个几天时间,我让师傅们加班加点干,也能干完,但这确实是太赶了我怕不能按时完成,影响厂子效益。”

 郭大撇子最后一句以轧钢厂角度考虑,让杨厂长不得不慎重思考。

 杨厂长一时半会也没想出办法,只好集思广益,

 “你去叫高级师傅和工程师来我这开个会。”

 “是。”郭大撇子拔腿就走。

 “唉,对了还有运输队的李开朗,也别忘了。”

 “好的。”

 郭大撇子知道李开来的名号,不明白为什么要叫一个外人来,不过既然是杨厂长说的,那就去做。

 当即,郭大撇子一个个通知,最后也去通知李开朗。

 “李开朗师傅。”

 李开朗接了任务正要走,就看到有人叫他。

 “找我有什么事?”

 “杨厂长找你,他让你去他办公室开会。”

 “行,那走吧。”

 两人直奔杨厂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众高级工、工程师齐聚一堂,看到李开朗过来纷纷点头。

 杨厂长见人齐,直接开门见山。“行,人都到齐了就不废话了,这次叫大家来,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郭主任,你把情况和大家说明一下。”

 “是。”郭大撇子看向众人,开口解释:“是这样的,这个月咱们厂新接了个大订单。”

 “任务要求我们在三天之内完成一千个工件制作,昨天我们一车间全力生产,也就生产不到150件。”

 一边说着,郭大撇子把这批工件的成品,图纸一一分发给大家。

 二三车间的师傅、工程师纷纷动手看了看,没有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工件。

 由此可知,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出现在工件的制作上。

 众人立马看向产品的一个个粗坯。

 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这个粗坯要制成任务所需的成品工件,还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步骤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按照一车间的人手和能力,应该是可以完成。

 杨厂长直接道:“郭主任,直接讲重点,是哪个环节需要大家帮助。”

 “是。”

 其他问题一笔带过,郭大撇子简明扼要:“各位师傅、工程师,这批工件看起来并不难做。”

 “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需要把控,一个没把握好就会报废,除了四级及四级工以上的师傅有把握做到。”

 “三级工虽然能做,但做错的太多,十个中有八九个达不到要求,现在又要两天内完成。”

 说着,郭大撇子拿着图纸看向大家:“我这实在是没得办法,只能麻烦大家,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改进一下。”

 “实在不行,只能向大家借调一些中级工师傅过来搭把手,不然这任务我们指定是完不成。”

 说罢,众人立马明白什么意思。

 车间基数最多的是低级工,哪怕是难得工件,只要基础大也能够完成。

 但时间赶,错的又多,光靠基数大也没什么用。

 二三车间的师傅看向一车间的高级工,看着他们沉默不语,也明白他们也束手无策。

 易中海等高级工是别想借调了,他们基本上都有更高难度的任务要做,不会随便去做中低级工件。

 “郭主任,这事.”二车间主任欲言又止,但还是大胆说。

 “你这给的时间也太仓促了,就剩下两天时间,你一车间昨天倾尽全力也才做了150个,就算把我们的人借调过去。”

 “三天下来最多也就七八百个,这也达不到要求的1000个,你这说的也太晚了。”

 二三车间也有任务要做,不可能把全部中级工借调过去,最多也就借调10个差不多。

 多20个中级工,说实话其实也没快多少。

 杨厂长却道:“行了事到如今,不是推诿的时候,要是没办法,先做做看,到时候缺多少再说。”

 杨厂长也没想到这事这么棘手,下面的人接订单的时候,确实没注意要扣的细节这么多。

 下次再有紧急订单,一定得要派个师傅过去看看。

 李开朗摸着下巴,确实思索改进的办法,心里隐隐感觉道有个办法能用,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杨厂长注意到李开朗的异样:“小李,你有什么办法?”

 众人瞬间齐刷刷地看着他,尤其是郭大撇子双眼冒光。

 一众高级工、工程师也想看看李开朗这个机械系的大学生有什么能耐。

 要是有真才实学,等他来车间做事,他们也会尊重三分。

 易中海微微眯眼看着李开朗,心里很纠结,既不希望李开朗能解决,但又希望能解决。

 李开朗点点头:“郭主任,光看图纸和成品,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能不能演示一下工件的制作流程。”

 在他看来,工件之所以报废率高,是因为步骤繁琐,细节也多,两相叠加造成的。

 “行行行,咱们现在就去车间,让师傅们演示。”

 当即,一行人去第一车间。

 “看什么看,赶紧干活。”

 来到一车间,易中海当仁不让做起了演示,从粗胚开始一系列加工。

 要不说是八级工,易中海一套行云流水操作下来,一个完美的工件展示。

 “麻烦让给四级工和三级工师傅也来演示一次。”

 郭大撇子当即叫来几个三四级师傅,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示。

 被众人看着,两人不由地紧张万分,每一个步骤做的很慢生怕做错。

 四级工师傅成功做出来一个符合要求的工件,三级工因为紧张失误没能做成。

 至此,李开朗也算是看明白了。

 中低级钳工不像高级钳工,对于所有工具的使用都得心应手。

 而三四级钳工的差距,在于对流程的把控。

 可能是意识不到,也可能是想快一点,三级钳工会一次性地把两个步骤一起做了。

 轧钢厂工作模式,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个工件的制作,这也就导致了报废率大幅度提升。见此,李开朗心里有了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