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谅666 作品

第314章 余孽无奈!人文一统!国力提升!宝箱奖励!

 四大国策。

 九州三十六郡。

 于天下开设学宫。

 整个大秦帝国进入了一种迅速发展的过程。

 而且这还只是以圣旨摆在了明面上的国策施行。

 而在暗中。

 纸。

 活字印刷。

 书籍造册。

 天下书籍归秦都,被左相府下一一收入国库之中封存,并且会甄选有教导之用的书籍,以新字拓印,散于天下学宫。

 随着时间一晃!

 十天时间过去。

 今日的咸阳空前的热闹。

 王宫外,红装临。

 禁卫军护持官道,太子銮驾自王宫内驶出。

 上百架马车自王宫而出,每一架马车上都是装了满载的奇珍异宝。

 今日。

 大秦嫡公主出嫁之日。

 将嫁给当今右相李斯长子李由,整个咸阳都为之一动。

 纵然是朝堂群臣忙碌,今日也都纷纷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事,前往廷尉府参加这一场大婚。

 嫡公主出嫁。

 而且还是失散多年,曾经从未得到过王恩的嫡公主,可想而知这一场婚宴将会是多大。

 李府外。

 李斯亲自站在了府门前迎接。

 “少府来了。”

 “请。”

 “恭喜李相了。”

 “哈哈,里面就坐,已经安排好了。”

 “上将军,请。”

 ……

 府前。

 无数大臣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在官道两侧还有不少百姓驻足观看着这一场盛事。

 随着时间过去。

 在一阵阵喜乐声下。

 太子銮驾临。

 周围皆是太子亲军。

 而在銮驾前,李由骑着高头大马,引路而来。

 脸上也是露出了一种难言的激动之色。

 “父亲。”

 “我们回来了。”

 李由翻身下马,激动道。

 “恩。”李斯重重点头。

 下一刻。

 銮驾幕帘拉开。

 赵封率先从銮驾内走下来。

 紧随着。

 赵颖一身黑红婚装,以扇掩面。

 今日的赵颖,国色天香,倾国倾城。

 “来。”

 赵封微笑着,向着自己的妹妹伸出了手。

 “恩。”

 赵颖温柔回道,将手放在了自己哥哥的手上。

 在自己哥哥的牵引下,赵颖缓缓走下了马车。

 “恭迎太子。”

 “恭迎太子妃。”

 李斯走上前,躬身一拜。

 “李相无需多礼。”

 “今日没有太子,只有一个送妹妹出嫁的兄长。”赵封微微一笑。

 “是是是。”李斯笑着。

 “入府。”

 赵封道。

 牵着赵颖的手,缓步向着廷尉府内走去。

 而李由双眼含情的看着,此刻的他无比激动,他终于将心爱的女人迎娶归府了。

 随着赵封来到。

 任嚣策马而临,在后是始皇帝銮驾。

 “恭迎陛下。”

 “恭迎帝后。”

 李斯当即走上前。

 周围所有人都是纷纷参拜迎接。

 在这高呼声下。

 銮驾打开。

 嬴政牵着夏冬儿的手走了下来。

 归于咸阳后,夏冬儿也是红润了不少,显然是每日与心爱之人相伴,得到了

 爱情的滋润。

 “诸卿免礼。”

 “今日是朕女儿大喜之日,无需拘束。”嬴政大笑着说道。

 “陛下。”

 “请。”

 李斯上前引路。

 府内。

 高朋满座。

 皆是朝堂重臣。

 一则是李斯乃是大秦右相的权位,位极人臣。

 二则是此番李家迎娶的是当今嫡公主,而且始皇帝与帝后亲临于此。

 每一个人都清楚,未来的李家会成为大秦仅次于王家的权贵大族。

 在长辈一席高位。

 嬴政与夏冬儿落座。

 赵封夫妻则是居于侧位。

 李斯夫妇也是带着喜色,矮了嬴政半阶的位置落座。

 婚宴进行中。

 拜堂,拜天地。

 华夏一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是如此。

 这一场婚宴极为宏大,比之昔日赵封迎娶王嫣时还要盛大很多。

 对于自己这唯一的亲妹妹出嫁,赵封自然是十分重视的。

 婚宴结束后。

 翌日!

 大秦的众多大臣则是悄然离开了咸阳。

 大秦五个大营上将军已经携天玄子镜入军中,将执行赵封的旨意,分化子镜,让大秦一百多万锐士自天玄镜领取武道功法。

 大秦武道新时代,即将开启。

 除此外。

 随着九州州牧的人选确定,不过几日,八个州牧从咸阳离开,向着各自所管束的大州而去。

 九州如今虽划分,但一切都是百废待兴,需要他们施政治理。

 大治之时,立功之时,谁也不想落后。

 而且赵封的承诺,那鞭策让他们所有人都无法忘却。

 时间逐渐的过去。

 大秦国策施行进行着。

 一个月过去。

 两个月过去。

 随着九州州牧就位,在州牧掌政下,一个个的郡守被敕封治理一郡,任用贤才,任用忠诚之臣。

 有条不紊的施行着。

 而三十六郡的郡守之位,在各州牧上奏后都是由赵封亲自把关的,忠诚数值没有达到70以上者,赵封自然是直接将之弃用了。

 郡守乃是权位,只有忠心之臣方可担任。

 可以说。

 在赵封的干预下。

 整个大秦官场都迎来了一场大换血。

 魏地。

 地底暗室。

 汇聚于此的六国余孽脸色都是十分的凝重。

 显然。

 这大半年以来他们过得并不是很好。

 “都说说各自的情况吧。”

 张良叹了一口气,看着众人问道。

 “秦国已经将天下化为了九州三十六郡,对于天下掌控更甚。”

 “而且对于铜铁也的确是如昔日秦国宣告的一样,加大了管制。”

 “在各地城池内,所有铁匠铺都需要在秦国官府登记造册,谁在铁匠铺购置民用铁锹等物都需要记录,而且铜铁买卖也行不通了,秦国已经将铜铁作为管制,收归于国有,私人根本不得售卖,铁匠铺所需铜铁也必须在官府造册后购置。”一个魏国人叹了一口气道。

 “不仅如此。”

 “秦国不仅仅是管制铜铁,甚至于昔日大战之地的铜铁都派人去收缴,全部铜铁都送到了咸阳。”

 “每一批铜铁运送都是有着秦军护送,我们想要截取也根本没有机会。”一个赵国人开口道。

 “秦国如今愈发加大力度的针对,如今我们的铜铁是用一点少一点,几乎是没有机会再补充了,想要锻造战甲,锻造兵器,

 几乎是没有可能了。”一个燕国人道。

 “子房。”

 “这些兄弟所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我们诸国之地都是大同小异。”

 “秦国对铜铁的管制已经到了极致,或许就是为了让我们无法拥兵。”

 “你看该如何是好?”项梁看向了张良。

 “为今之计,或许只能与蛮夷交易铜铁等物了。”张良思虑了一刻道。

 “只能与百越交易,至于北疆秦军镇守极为严密,很难运输。”

 “如今秦国加大了对天下的治理,以往支持吾等的那些富商也不敢太露头了。”项梁说道。

 “只能从百越入手了。”张良点了点头,一脸忧郁。

 “赵封又颁布了新的旨意了。”

 “想必诸位也都知道了吧?”这时。

 一个齐人开口道。

 “于天下开设学宫,教化天下。”

 “这该死的赵封。”

 “他真的以为学宫那么好开设?”

 “这要做起来,他秦国绝对会被他拖垮了。”一个韩人冷嘲热讽了一句。

 显然。

 对于赵封于天下开设学宫之举动非常的不满。

 他们原本都是诸国顶级的权贵,识文断字是他们掌握的,可如今赵封于天下开设学宫,教化天下。

 对于原本将识文断字视为贵族权柄的他们自然是十分愤怒。

 而且。

 文字为传承。

 识文断字则是可以识传承。

 赵封却是将他们未来的后路都给断了。

 “秦国如今加重对其疆域的控制。”

 “他们所颁布的四个国策是让神州人文一统,断我诸国传承,断我诸国文化。”

 “至于这学宫必然会教导原本吾等诸国子民忠于秦国之学。”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