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 作品

第13章 摇滚乐和新专辑

第13章摇滚乐和新专辑

 

燕京。

 

“要不,我们开始?”

 

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摆弄好录音卡带,然后将视线投在对面的李杰身上。

 

“行啊,随时都可以。”

 

李杰点了点头,坐在他对面的两个人是《当代歌坛》的主编老柯和张国英。

 

《当代歌坛》是今年1月份刚刚创刊的一款流行音乐杂志,不同于《音像世界》,它更加通俗。

 

更像是一本八卦杂志。

 

专门记录歌手的各种情报动态,兼顾介绍一些港台流行歌手。

 

当然。

 

刚刚创刊的《当代歌坛》也采访不到那些大牌港星,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谁说要采访到本人才能写稿的?

 

港台杂志、报纸上面有那么多‘八卦’,随便搬运一点就行。

 

“卡子,你好,首先恭喜你岁末喜得贵子。”

 

按下录音按钮,老柯微微一笑。

 

“当了爸爸之后,现在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完全被打乱了?”

 

“差不多吧,孩子不像大人,饿了、渴了、拉了、尿了,稍微有点不舒服就闹腾。”

 

“之前我看你带孩子的时候完全不像一个玩摇滚的‘愤怒青年’,这是不是孩子的缘故?”

 

“也不全是,艺术和生活总是不一样的,而且,摇滚乐也并不是单纯的愤怒、叛逆。”

 

“怎么说?”

 

“摇滚乐的叛逆,最初是音乐形式的叛逆,摇滚精神里的离经叛道,是指变革音乐,颠覆音乐,一开始和社会学也没什么关系。”

 

听到这种说法,老柯有点惊讶,这和他接触到的‘摇滚歌手’可不太一样。

 

国内的绝大多数歌手,谁写歌不带点愤世嫉俗,不带点批判?

 

不带上这些,那都不好意思说什么我是玩摇滚的。

 

“能详细说说吗?”

 

“就以70年代开始流行的朋克为例吧。”

 

这东西如果详细说,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毕竟,它涉及到摇滚乐的起源和发展。

 

“当时摇滚乐流行的是前卫摇滚,这是一种融合爵士、古典、民间、世界元素的摇滚乐,分支很多,有交响摇滚、艺术摇滚、数字摇滚等等。”

 

“前卫摇滚意图摆脱流行音乐的公式化,但它非常注重技巧,它需要非常高的音乐素养和器乐演奏技巧,就像交响乐那么华丽。”

 

“接着,朋克浪潮的兴起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复杂、华丽的摇滚乐。”

 

“对比繁复的前卫摇滚,朋克是一种极致的简单化音乐,常用的三和弦套路,普通人练上两三个月就能上手。”

 

“朋克的兴起,大大的降低了摇滚乐的门槛,让它回归原始。”

 

“毕竟,摇滚乐诞生之初是一种平民音乐,如果没有二战后大规模崛起的工人阶级,也就没有摇滚乐的繁荣。”

 

“摇滚乐是一种平民音乐吗?”

 

老柯不太了解西方摇滚音乐史,他总觉得这不太对,国内玩摇滚的,有几个是平头老百姓?

 

普通家庭的人,怕不是连电吉他、音箱、效果器都配不齐,甚至连这种音乐都接触不到。

 

“现在的国内不是,但迟早会的。”

 

关于这个话题,李杰没有聊太多,这东西真说开了,那得罪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摇滚乐作为一种叛逆的音乐流派,本来应该是草根阶层挑战主流文化的象征。

 

但在国内,它是一小部分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用来表达各种思想、意见的工具音乐。

 

比如,第一批接触摇滚乐的都是大院子弟。

 

哪怕是70年代,依旧不妨碍他们听摇滚乐,看外国电影,崔建也是其中的一员。

 

然后是第二批摇滚音乐人,他们大多都是来自艺术家庭。

 

比如西北鼓王赵牧阳,他父亲是歌剧编剧,鲍家街主唱汪锋,他爹是海政歌舞团长号手。

 

何永他爹何玉生是‘弦圣’韩德福的弟子,在中央歌舞团弹拨乐器声部当了30年部长。

 

超载乐队的主唱高琦他爹是中央音乐团指挥。

 

不倒翁、89乐队成员,现红星生产社国内总监,第一代摇滚音乐人程进,他父亲是音乐学院老师。

 

冷对动物主唱谢天笑的父亲是京剧演员。

 

包括李杰、十月婴孩乐队的成员,看着穷,实际上没有一个家境很差的。

 

再差也跟文艺圈沾点边。

 

这样的人员组成,自然会出现大量无病呻吟、愤世嫉妒之类滥竽充数的音乐。

 

毕竟,很多人是带着‘审视’的角度来写歌,同时,这也是国内摇滚乐特别讲究‘摇滚精神’的原因。

 

对比国外流行几十年的音乐,国内才刚刚起步,很多人连基础的和弦都不写,更多依靠本能、直觉,或者借鉴。

 

这种情况下只能举起‘精神’的大旗,精神是一种无法具体量化的东西。

 

同样一个人,既可以评价他不够摇滚,也能评价他非常摇滚。

 

毫不客气的说,当下的摇滚乐手,超过九成都是不合格。

 

因此。

 

这种话题李杰没法往下延伸。

 

约莫一个小时后,临近采访结束,老柯问起了下一步。

 

“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丑奴儿》之后,新专辑有构想了吗?”

 

“新专辑已经在酝酿了。”

 

李杰坦言道:“不过,这东西急不得,快一点的话年内发,慢一点,明年、后年也说不定。”

 

关于新专辑,李杰确实有了想法。

 

他准备搞一张纯器乐的专辑,加一点点电子乐、民族乐,如果归类的话,可以放到器乐摇滚,或者后摇。

 

这东西在国内算是很‘先锋’,很前卫,即使放在国际,也是一种比较前卫的音乐类型。

 

后世,国内有一个叫声无哀乐的乐队,算是玩的比较好的乐队之一。

 

但。

 

距离他们成立还有20多年。

 

很远。

 

李杰出这样一张专辑还是为了赚钱,新专辑里他只准备保留一点点呓语、哦、啊之类的人声。

 

如此一来,理解没有门槛。

 

不论是在国内发行,还是在国外,都能卖。

 

类似的专辑,只要质量出众,国外也能卖一点,当然,前提是要有名气。

 

名气怎么来?

 

从杂志来。

 

国外的音乐体系发展相对成熟,不论是多小众的音乐,都有一批拥趸,他们也有固定的接受信息的渠道。